随着第15届中国珠海航空博览会的临近,各类参加航展的中外战机也相继抵达珠海现场。其中俄制五代隐形战机苏57的降临可谓万众瞩目,届时观众们将有幸看到苏57、歼20、歼35A三种五代机同台竞技的视觉盛宴,可谓是大饱眼福。
除了苏57之外,俄罗斯还派出了全球现役最大运输机安124。安124运输机的到来无疑成为了现场全新的焦点。
这架最大载重量高达150吨的超级运输机,无论是性能还是体型,都足足是我国运20的两倍有余。得益于本次展览会,运20也终于拥有了和安124同框亮相的机会,对比观感更显得安124庞大无比。
令人惊诧的是,安124并非空载抵华,除了搭载29名机组成员外,机舱内还运输了一架苏57静态展示机,尽显其优越运载力。我国何时能研制出安124同级别的超级运输机?俄罗斯目前还具备生产安124的能力吗?
现役第一运输机
对于美俄而言,大型运输机一直是其空军阵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执行跨区域、国际、洲际之间的重装备运输任务。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所发动的越南战争、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以及九十年代海湾战争期间,运输机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甚至说足以影响战局胜败的走向。
以海湾战争举例,在持续42天的战争中,美空军部队累计出动全军90%的运输力量,调配运输机多达500余架,向伊拉克战争输送了50多万军事人员和55万吨军资。整个战场的单兵装备、防空导弹、直升机都是依靠空中运输机才得以抵达前线,运输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有人会质问,即便没有运输机,依靠陆运和海运一样能完成战场的前期布局。但战场最紧缺的就是时间,最关键的就是时效性。
相同的一万公里运输距离,海运和陆运所需时长至少在15天以上,而空运只需要10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一切部署任务,空运无疑是比海运、陆运更为高效的运输方式。
此外,运输机还能向后方空降作战人员以及物资。在战斗机的全程护航下,运输机能悄无声息的深入敌军大后方,空降作战人员执行斩首任务、情报侦察等等。在前方部队补给线被敌军掐断孤立无援的险境下,运输机还能执行物资空投任务,给前方部队支援各类物资。
因此对于世界大国而言,大型运输机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又以苏联的成就最为瞩目。1988年苏联经过长达三年的潜心研究,推出了全球运载能力巅峰之作安225运输机。
安225一经推出便创下110多项世界纪录,其最大250吨运输载重至今无人打破。遗憾的是,由于苏联解体,安225最终仅制造出了一架,且于2022年2月在俄乌战争中被摧毁,一代传奇机型就此泯灭。
而在安225之下,就是全球知名的安124洲际运输机。它由前苏联安东诺夫局设计研制,北约代号秃鹰,人送外号“鲁斯兰”,主要被用于运输重型军备和大型设施。全长69.1米,高度20.78米,翼展73.3米,空机重量173吨,最大起飞重量405吨,最大载重为150吨。
该机型单机轮数量就足足有4个,需要7个人机组才能驾驶,可连续飞行72小时,最远航程达到了1.65万千米,可执行跨洲际运输任务。
安124拥有多种改进型号,商务型的安124最大载重120吨,后续搭配了西方发动机的改进型将载重提升到了150吨。而安124—300则是空军改进型,主要更新了航电系统与刹车部件。
安124的头尾部均设有前尺寸货仓门,货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可搭载货物与88名士兵。在国际货运史上,安124曾运输过阿丽亚娜火箭、空客A380中段机身、pzh2000自行火炮等等。
甚至德国陆军空赴阿富汗、科索沃等地区执行任务时,都选择向俄罗斯租用安124进行运输,可见安124的卓越性能是得到了国际认可的。
除了战略投送外,俄罗斯还将安124玩出了新花样。在最新方案中,俄罗斯计划让安124运输长30米、重100吨的核洲际弹道导弹抵达预定位置和高度,通过滑出方式进行导弹发射。
如果该计划成功实施,将意味着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瞬间拥有了实施全球机动打击的能力,将对北约联盟的反导拦截系统构成强大威胁。
中国的运输机前景
安124是苏联和乌克兰合作而产的手笔,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直到2000年才重新开始为俄罗斯建造未完成的安124,并在接下来四年中又重新生产组装了几架飞机。截至目前,俄罗斯大约有13架安124处于封存状态,5架在空天军服役。
2020年,俄官媒曾传出要重启安124运输机生产线的打算,并提出要在2020年生产出第一架安124运输机,并交付俄空军使用,但后来此事不了了之。其实目前外界也普遍认为俄罗斯已经不再具备安124运输机的生产能力,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单方面研制生产安124更是成为了俄罗斯的一厢情愿。
但有意思的是,前几天俄罗斯国防部官宣要恢复安124运输机D-18T发动机的生产线,计划于2027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始。D-18T是前苏联时期研制的涡扇发动机,推力为229.8kN。在俄罗斯积极推行国产化的当下,这则消息的可信度还是值得信赖的,安124的服役时间也将因此极大延长。
再来看下中国运输机,其实我国长期以来也在致力于大型运输机发展,但由于技术储备不足,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跨越式进展。2013年我国推出运20,全面结束了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领域的空白,但我国运输机较于美俄还要着一代差距。
除了全尺寸的缩小外,运20的最大载重为66吨,是安124的一半不到。此外运20的最远航程仅为7800公里,搭配四台D-30KP-2涡扇发动机,这意味着运20只能执行中短途运输任务,且只能满足中国境内与周边地区的运输需求。
相比之下,美国的C5银河运输机最大载重同样来到了122吨,这意味着中国大型运输机距离美俄是存在严重代差的。
参考如今美俄战略运输机规模,结合我军实际情况,未来中国空军至少应该装备300架运20,以及30架以上400吨重型运输机才能应对潜在的国际战略威胁。可问题是,我国目前有能力研制出400吨级运输机吗?
答案是肯定的,经过运20、C919、C929等一系列项目的圆满成功,我国大飞机的研制经验得到了极大提升,且国内大飞机的机身、机翼、航电等多个生产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完善。只要国家一声令下立项开工,相信我国的超级运输机也将在不久后问世。
而在最受争议的发动机领域,我国虽然目前只有涡扇20和长江1000A,但推力超过35吨的长江2000目前已经在研制过程中了,并且据说项目进程十分顺利。要知道D-18T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尚且只有23吨,如果长江2000的极限推力真能超过35吨,只需搭配4台,运输机的理论推力就能达到安225的标准,这具备无限的想象空间。
信息来源:
南方+客户端:现场 | 苏57、安-124、运20、歼-16……到珠海了!
科普中国:安-124运输机:战略投送的空中“巨无霸”
环球时报:第二架“苏-57”现身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