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空间站喜提新舱门,以后外国宇航员来访,都要先学会五个汉字!
其实很久之前就有外国网友讨论过,天宫空间站的操作台都是中文,一点都不接轨国际。
这句话发出没多久,就有美国网友犀利回复:“学好中文不就行了?”
话糙理不糙,自家空间站用中文再正常不过,但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要换新的舱门呢?
给空间站修修补补也是太空生活的常态,就拿国际空间站来说,这些年也是缝缝补补又一年。
这不,2024年12月20号,俄罗斯宇航员也给国际空间站换了4个电缆固定板,还拆掉了实验舱的废旧设备。
我国航天员在忙着做实验的同时,也找时间检查了空间站的状态,还给空间站换了“新舱门”。
很多人以为只是为了装修更美观,实则不然,对太空防护来说,换舱门是一个必要程序。
空间站不是一次性制造的产物,而是像拼图一样分批制造,再“乘坐”运载火箭到太空中进行组装而成的“拼合产品”。
这样的空间站,在每个连接节点之间就需要通过舱门进行连接,正常情况下航天员能够通过打开的舱门在各个舱体之间穿梭进行工作。
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可以通过关闭舱门的方式,让每个太空舱保持独立性。
另外,空间站的舱门还需要承担起保证空间站密封性的工作。
要知道,太空环境危险丛生,各式各样的太空辐射和太空垃圾数不胜数。
舱门作为第一道防线,更像是空间站的盾牌,为航天员们抵挡外来冲击和损害。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可以开关的舱门,才能够保证组成空间站的各个太空舱舱体之间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这一次对舱门的换新工作,并不是像在地球上那样直接拆下舱门进行更换,而是把原本覆盖在各个舱门上的可拆卸防护性材料进行更换。
不过,我国天宫空间站新换的舱门上五个鲜红抢眼的汉字,却让许多外国人艳羡不已:中国空间站。
这五个最普通不过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却有着不凡的含义,这是在证明这里是中国的空间站,是属于中国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国也曾经向美国等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国家提出了加入共同研发的申请,只不过被当时的美国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直接拒绝,还出了一个沃尔夫条款阻挠我国的合作。
谁知当年设下的条款,竟成了如今美国最想废除的条令。
因为太空将会出现让美国都无法正视的尴尬局面,那就是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国际空间站将会成为坠入太平洋的一团废铁,而人类在太空中就仅剩下我国的空间站依然还在正常运行。
国际空间站最初的设计寿命是20年,预计在2031年时“退休”,随后美国等国家将会视实际情况在做是否要再重新建造一个新的空间站。
不过,美国的计划远远没有变化快。世界的大环境在变化,美国对于航天事业的拨款开始越来越少,到最后已经没有能力和精力再去制作新的空间站。
而这个美、日以及欧洲国家共用的国际空间站也因为宇宙的射线、温度,以及小行星碎片撞击等问题造成了国际空间站的磨损远超预期。
于是2024年4月,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和SpaceX公司签订了一个价值8.4亿美元的合同。
主要就是将可能提前退役的国际空间站用“脱轨飞行器”拽到地球大气层里,最终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在大气中燃成灰烬坠入到太平洋中。
到那时,我国的空间站也将成为在太空中唯一运行的空间站。
不仅美国已经开始为国际空间站的退役作准备,其他各国也开始为没有国际空间站之后的情况进行打算。
从2015年开始,欧盟就开始和我国就“共同开展载人航天任务”开始了一系列的交流和协商,明确了两年的技术交流阶段的时间和相关的交流细节。
为此,在许多欧洲宇航员的培训课程中,开始出现了“学习中文”的课程。
外国宇航员学习中文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尽管“中国航天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但建造者还是中国,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分享给世界,决定者也是中国。
所以如果想在中国造的空间站中正常工作,那么首先要度过的关口,就是必须要学习中文。
德国宇航员毛雷尔和意大利宇航员克里斯托弗莱蒂,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
他们说这不仅是工作需要,也是一种“入乡随俗”,更主要的是她们通过学习中文开始了解这个东方大国。
尤其毛雷尔,连未来到中国空间站准备做什么都想好了,他为自己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工作蓝图。
比如跟中国人一起执行实验任务,对天宫空间站进行维修和运营,还有跟欧洲朋友一起打视频。
早在2017年,毛雷尔就跟中国人一起合作过参加海上救生训练,正好跟我国航天员叶光富分到一组。
在训练时毛雷尔跟叶光富互相帮忙,还认识了另外15位中国航天员,他们同吃同住、一起训练,过得尤为和谐。
训练结束后,毛雷尔还念念不忘跟中国航天员一起训练的时光:“感觉已经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太空生活是枯燥的,而航天员每次到太空至少要工作半年,毛雷尔自认为,若是跟这样一群中国小伙伴一起工作,他的太空生活一定不孤单。
这也是他最理想的职场环境,尤其在得知中国还有登月的打算,毛雷尔更是对未来的国际合作充满期待。
事实证明,只要抱着友好合作的态度,语言从来不是沟通的难题,就像美国网友所说,入乡随俗,学好中文去中国空间站也不是不行。
我国也欢迎其他国家宇航员的到来,探索太空需要全人类的携手努力,虽然目前暂未确定谁会进入天宫空间站,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无论是谁想进入我国的“中国空间站”,都要学会认得“中国空间站”这五个字。
这不仅是对文字的学习,更是对中国的文化、实力的认同。
参考资料:
【1】《港媒:欧洲宇航员想进中国空间站》环球网
【2】《神十九乘组最近忙啥?完成空间站日常维护 还为舱门换“新衣”》光明网
【3】《马斯克再领重磅任务:把国际空间站“拖”入太平洋》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