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近期,中国领导人于利马会见了美国总统拜登。中国领导人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再次与拜登总统会面。在过去的4年里,中美关系起伏不定,不过在双方的引领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与合作,整体上保持了稳定状态。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也恰好印证了中美建交45年来所积累的经验与启示。中美两国若以伙伴、朋友相待,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相互成就,那么中美关系必然能够实现长远发展;反之,要是将对方视为对手、敌人,进行恶性竞争并且互相伤害,中美关系就会出现波折,甚至出现倒退情况。

据东南网消息,在利马,中国领导人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会晤。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显示,会晤期间,中国领导人向拜登强调,中美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以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一基础必须严格遵守。中国领导人还指出,“台独”分裂行径与台海和平稳定完全相悖。美国若想要维护台海和平,核心在于认清赖清德以及民进党当局的“台独”本质,在处理台湾问题时务必慎之又慎,明确表示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针对这一情况,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中国国家领导人“点名赖清德”,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信号。拜登随后立即做出了回应,当场承诺:无论何时,美国只承认一个中国。

在会谈中,中方专门提出了四条红线,分别涉及道路制度、台湾问题、发展权利和民主人权。这四条红线构成了中国的政治底线,美国既不能对其进行挑战和僭越,更不容许肆意践踏。中方希望美国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四条红线的内涵和意义。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分歧。然而,双方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应损害对方的核心利益。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很敏锐,在面对大陆的批评时,他马上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他坦率地指出,现在大陆作出直接定性,这其实就是在告知全体台湾岛内民众,大陆的所有行动都是冲着赖清德以及民进党去的。当前,大陆已经释放出非常强烈的信号,而台湾民众的态度在民调数据里得到了直观的反映。台媒报道称,“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的最新民调数据表明,在受访者里,有43%的人不赞成赖清德处理岛内事务的方式,赞成的比例为42.8%,不赞成他的人数占比更高,这个民调结果显示赖清德的声望创下了历史新低。

岛内一些评论家指出,大陆领导人首次在正式场合直接点名赖清德,这一举措分量很重且含义颇深,这些评论家们总是很敬业,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都要进行分析。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也表示,两岸对话的路已经被堵死了。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美方若真想维护台海和平,就必须认清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的“台独”本质,谨慎对待台湾问题,明确反对“台独”并支持中国和平统一。这一观点有理有据,也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相契合。只不过,美方有时较为固执,也不知道他们能否听进去这样的劝告。

经济政治分析家李天荣是《菲律宾星报》的获奖专栏作者,他在看待中美关系方面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大国竞争往往容易引发全球危机,而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于全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中美双方应当把精力集中在构建双赢的伙伴关系之上。

中美两国在经贸方面加强往来,并且在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开展交流,这将会产生诸多积极影响。这样做不仅能够给中美两国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而且有助于推动整个世界走向稳定与繁荣。

李天荣还指出,假如中美两国可以持续地借助对话以及真诚的行动,从而达成建立互信、相互尊重并且目标一致的状态,那么全世界都将从中获益。中美两国本就应该携手合作,从而为全人类打造出一个更加稳定、繁荣且和平的未来。

中美两国在众多全球性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合作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不容被忽视。近日,中国驻华盛顿大使谢峰表示,中国希望以“对话的基调”来化解分歧,着重强调合作而非对抗。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若能妥善处理战略竞争关系,那么它可转化为推动创新的动力;然而,要是盲目地让冲突升级,其结果不仅会使双方都遭受损失,还会对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产生影响。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