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上大事频发。
第一件事:据环球时报消息,近日,塔斯社、天空新闻网等媒体报道称,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该国前防长加兰特发出了逮捕令,理由是他们涉嫌在加沙地带犯下战争罪。另外,天空新闻网还补充报道,国际刑事法院也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领导人穆罕默德·迪亚卜·易卜拉欣·马斯里发出了逮捕令。截至目前,以色列与哈马斯都还没有对此事作出回应。
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意义非凡,它不仅在司法层面堪称重大动作,而且对当下的地缘政治局势有着重要影响。分析人士表示,这一决定或许会让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感进一步加剧,给巴以冲突的未来增添更多不确定因素。英国《卫报》分析认为,逮捕令会使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国际社会的合法性遭到更多质疑,而且可能让致力于调解停火的美国面临更大的外交压力。不过,在短期内,这一情况却有可能提升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国内的政治地位,毕竟以色列国内普遍觉得国际刑事法院的行动是对以色列主权的一种干涉。
当地时间21日晚,国际刑事法院(ICC)要求逮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裁决作出后,内塔尼亚胡在他发表的讲话中做出了回应。内塔尼亚胡谴责国际刑事法院的这一裁决,称其为“有偏见”的决定。
当天早些时候,国际刑事法院(ICC)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以色列前国防部长加兰特下达了逮捕令。国际刑事法院宣称,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在2023年10月8日至2024年5月20日(也就是检方提出逮捕令申请之日)这一期间,至少犯下了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
第二件事:
据北京日报消息,2022年9月26日至28日期间,在靠近丹麦水域的地方,“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被发现存在至少4处泄漏情况。在这之后的两年里,针对爆炸原因展开的调查一直未能得出结论。不过,有诸多证据表明美国和乌克兰存在嫌疑。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德国《明镜周刊》又曝出重磅消息。该消息称,这一事件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有关联,并且德国事先就知晓相关情况。报道指出,此次破坏行动的代号为“直径”,参与其中的是一个大约十几人的团队,成员包括乌克兰潜水员、特工以及军人。这一破坏行动堪称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针对海底基础设施的破坏行动,耗费资金达30万美元。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有报道称,“北溪”管道每年的输气量约为600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在2018年时,这一输气量能够满足欧盟国家天然气年需求总量的大概16%;到了2021年,则可满足德国年需求总量的一半。《明镜周刊》曾指出,“北溪”管道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华盛顿的眼中钉”。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发生之前,以美国总统拜登为代表的美方高级官员,就多次对“北溪”项目表示不满,还力促德国放弃“北溪2号”管道项目。实际上,“北溪2号”管道从未投入运营,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前不久,德国监管机构就叫停了该管道的认证程序。
第三件事:据报道,拜登政府上台后,批准了多达17次的对台军售案,这种美国频频对台军售的行径是中方所无法接受的。这一行为严重干涉中国内政,无疑是在挑战中国的底线,中方必然不会对此坐视不管。
奥斯汀任期即将届满,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进行会谈,其意义已大幅降低。因为拜登政府已进入过渡时期,随着新的国防部长上任,奥斯汀任期内的任何政治遗产都可能化为乌有。
中方非常清楚这一状况。奥斯汀还多次在公开场合鼓吹所谓“步调挑战”,把中国当成美国的“假想敌”。这种观念既狭隘又充满对抗性,显然对中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起着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