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报新闻消息,近期国新办针对《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举办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回应了一个问题,即如果特朗普对中国加征60%关税会产生何种影响。王受文指出:“中国经济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潜力巨大且充满活力。当前,我们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能力化解并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并且,他还表示,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对中国加征关税并不能解决该国自身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

日前,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提出问题:此次美国大选的结果是否会对中国外交政策或者中美关系产生影响?毛宁作出回应,称中国对美国的政策保持一贯性,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依据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去看待以及处理中美关系。另外,也有记者问到,唐纳德·特朗普宣称要提高对中国的关税,中方对此有何看法?毛宁表示,对于记者提到的关税问题,中方不回应假设性的问题。

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有一项政策饱受诟病,那就是对华贸易战。当时,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举措。中兴、华为先后遭到美国制裁,美国还对中国企业展开半导体围堵,进行芯片断供。tiktok等app也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从美国的整个制裁清单来看,钢铁也好,各类工业品也罢,都被美国加征了大量关税。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美国在挥舞贸易大棒方面几乎达到了一种新的程度,离闭关锁国也不远了。

目前,美国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国,其贸易额在我国总贸易额中所占比例约为11%,这一比例超过了排在第二和第三的贸易伙伴国贸易额的总和。在出口贸易方面,美国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约占我国出口贸易额的14%,此比例超过了排在第二、第三和第四的出口对象国贸易额的总和。而在进口贸易中,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我国进口贸易额的6.5%左右。此外,美国还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顺差国,我国从对美贸易中所获得的贸易顺差超过了排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的贸易顺差来源国的总和。

回顾过去十年,中美贸易整体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的态势。从2014年到2023年期间,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增长了1.37倍。其中,我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增长了1.45倍,进口规模增长了1.18倍。在这十年间,我国对美贸易累计实现了20.6万亿元人民币的贸易顺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提及了关税战。关税战与制造业回归存在关联,美国企图凭借高关税将国外产品拒之门外,从而为国内市场腾出空间。金教授觉得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很可能无法实现。这是为何呢?当前美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缺乏合格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是需要经过培训的,像上海以前就存在学徒制度。真正复杂的制造业,或许需要五级技工以上的水平,这才是美国面临的真正难题。美国虽有盈利的机会,但却没有合格的工人了。它将国外物美价廉的产品挡在门外,自身又无法生产,最终的结果便是通货膨胀。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经济学家王红表示,在近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直是美国农业的最大市场。然而,当下中美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这对双边贸易造成了阻碍,使得美国农业界对中美间脆弱的贸易关系极为担心。预计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会比2023年减少超10亿美元,虽然巴西大豆的激烈竞争是主要原因,但王教授也指出,像美元强势、中美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其他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据英国《卫报》消息,即将上任的特朗普若真要践行竞选时所做的征收高额关税的承诺,那么基本上所有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都难逃被征关税的命运,中国商品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企业都得为这一举措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做好应对准备。

全球贸易战或许有再次爆发的可能,面对这种形势,一些制造业厂商可能会向那些已经有应对美国激进征税策略经验的制造商靠拢,像中国的太阳能板企业就是这样的制造商。中国的部分大型光伏技术企业早在2016年起就在东南亚开设工厂了。2016年时,世界第三大太阳能设备制造厂商隆基就已将其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设立在马来西亚。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