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台湾网援引台媒消息,立陶宛的科技巨头Teltonika,有立陶宛“晶片国家队”之称,最近宣布暂停与台湾地区在维尔纽斯建立半导体工厂的合作计划。Teltonika创始人鲍科施提斯在LinkedIn上表示,原计划在2028年建成10座工厂的投资项目已经被迫停止。他指出,立陶宛政府的此项决定,不但阻碍了价值35亿欧元的商业投资,而且可能使6000个高薪工作岗位流失(平均月薪1万欧元),还会进一步对数十亿欧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产出产生影响。
近日,立陶宛“准总理”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公开表示,立陶宛允许台当局以“台湾”之名开设代表处属于“重大外交错误”,还称将谋求与大陆“恢复关系”,这一表态引发岛内疑虑与不安。早些时候,在今年7月获得连任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也曾提出,所谓的“台湾代表处”应更改名称。帕卢茨卡斯称,他“当然”期望立陶宛和中国大陆能够“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在他看来,立陶宛当初允许台当局设立“台湾代表处”就是一个“重大外交错误”。当被问到立陶宛是否会争取让其驻中国大使和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重新履职时,他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绝对是的”。
1991年立陶宛刚独立不久便与我国建交。立陶宛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一建交举动相当迅速。这一行为体现出立陶宛在国际事务方面秉持务实作风,也表明立陶宛认同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性大国。
自那之后的数十年间,中立两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中国逐渐成为立陶宛在亚洲的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
中国与立陶宛原本有着还算不错的关系。然而,立陶宛却执意让所谓的“台湾代表处”在其国内挂牌,并且直接使用“台湾”之名,这无疑触及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痛点。于是,中国进行了果断的反击。在这之后,立陶宛才发觉情况不妙,但为时已晚,其与中国的贸易额急剧暴跌了四成,在经济上遭受了重大损失。
如今,立陶宛新一届政府上台,事情看似有了转机。初看之下,立陶宛的态度似乎不错,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因为其对于最核心的问题,诸如“台湾代表处”的名称该如何更改、是否要关闭这一代表处等,根本未曾提及。
在近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立陶宛候任总理表达了愿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的想法。回溯三年前,由于贸易争端,北京降低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等级。而后任总理也曾表示支持恢复两国关系,不过他也强调其政府不会改变现行政策。针对这一情况,外交部有何评论呢?
对此,发言人表示,大家都清楚,中立关系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行为。中方一直敞开对话的大门,期望立陶宛能够重新回归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严格遵守两国建交公报中的政治承诺,从而为双边关系正常化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于近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由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主持该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福建海峡卫视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立陶宛的“准总理”帕卢茨卡斯不久前宣称,允许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属于重大外交错误,并且承诺在其上台之后将会谋求与中国大陆全面恢复外交关系,修补两国由于台湾问题而出现的外交裂痕,国台办对此有何看法?朱凤莲做出回应,她指出:世界上仅存在一个中国,台湾隶属于中国。一个中国原则是整个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共识,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期望相关国家能够看清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尽快纠正自身错误,站到历史正确的那一方。
中国始终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并且坚决反对任何企图挑战该原则的行为。在台湾问题上,立陶宛如果持续犯错而未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那么中立关系正常化将会变得极为渺茫。要想使中立关系迎来转机并实现正常化发展,立陶宛就必须展现出足够的诚意,以实际行动纠正其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