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胜选后不断扬言要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在此期间,墨西哥政府日前宣称已制定了一项计划,打算从生产链中移除中国产零部件。同时,加拿大在对美政策上向来亦步亦趋,这两国正借着2026年《美墨加协定》(USMAC)重审的机会加大对墨西哥的施压。《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时,专家表示,美加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可能会修改USMCA的部分条款,迫使墨西哥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方面做出承诺,但彻底废除这一协定的可能性不大。
长期以来,墨西哥制造业在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与中国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协作纽带,这是基于成本、质量和产能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后,大量采用中国产零部件的结果。当前,美加对墨西哥施压,其背后有着深层的意图,那就是重塑北美供应链,加强对区域内经济的掌控力,试图降低对外部尤其是亚洲供应链的依赖,强力推动墨西哥制造业走向本土化和北美化进程。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已经发展多年、产业链深度交织的今天,墨西哥这种仓促的调整会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本土产能难以迅速弥补因调整而产生的缺口;另一方面,成本也会急剧飙升,并且这还会引发上下游跨国企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两年前,墨西哥在全球零部件供应量中的占比仅为5%,而中国的这一占比接近30%。中国的零部件有着诸多优势,其价格低廉,交付周期短,并且拥有从研发到量产一体化的强大能力。
从墨西哥的情况来看,大量企业仍然处于中低端加工水平。就以汽车零部件厂为例,墨西哥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厂生产并出口产品需要45天,而在中国,类似产品仅需20天就能完成。同时,墨西哥工业用电价格较高,这就导致企业运营成本普遍高于中国,在吸引国际投资方面存在很大困难。虽然从表面上看,在美国主导的“近岸外包”(Nearshoring)模式下,墨西哥获得了外资流入,也有了就业机会,但是产业升级不可能一下子就实现。
据澎湃新闻消息,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近期,墨西哥总统辛鲍姆于晨间记者会上称,那种所谓中国产品借道墨西哥进入美国和加拿大的说法是错误的,墨政府将向美加政府证实墨西哥并非中国产品的转口途径,毕竟中国产品进入北美市场有诸多途径,中方对此有何看法?发言人回应表示,中方已经留意到辛鲍姆总统的这一表态。中国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都是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的,互利共赢是这种贸易合作的本质特征。中方始终觉得,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中国与墨西哥开展合作以来,中国企业已经投入了数百亿资金。基于紧密的伙伴关系,双方取得了不少成果,像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巨头比亚迪,都打算在墨西哥建造一座大型电池生产工厂。这一系列情况都表明中国十分重视与墨西哥的合作关系。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中国却遭到了墨西哥的“背刺”。墨西哥如果要否认中国投资,否定与中国企业签订的招商引资协议,那必须对中国进行赔偿。墨西哥的这种做法本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如果它不赔偿中国的损失,恐怕日后也不会有外国资本敢于在墨西哥投资了。
在全球民粹主义呈抬头之势,不少国家朝着保守主义与保护主义方向倾斜的时候,进行对外投资必须格外谨慎。特别是墨西哥、印度这类与美国关系较为亲近且行事容易反复无常的国家,在投资时更要小心防范。
当前的国际形势使得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发展与投资策略都需要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这种做法虽然有些无奈,但在当下却是保护自身利益的较好方式。就拿墨西哥来说,它既不想承担风险,又企图让外国企业为其创造大量利益,这样的国家其实不去投资也罢。毕竟多年发展下来,墨西哥依然只是美国的附属,而我们不能陷入这样的境地。
中国在贸易上是遍地开花的,在任何行业、任何产品方面,合作方都不会仅有一个。所以,即便墨西哥有那种类似“白眼狼”的行为,这对中国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多一个墨西哥这样的合作方不算多,少一个也谈不上有什么损失。而墨西哥方面则需要好好权衡一下,因为一次向美国妥协,它换来的不会是美国的真心合作,而只会让自己永远抬不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