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沙特已放弃与美国签署防务协议,原因是在涉及以色列等问题上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路透社报道指出,美国想借这份协议来阻止沙特和中国开展防务合作。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6月的一则报道显示,拜登政府向沙特提出了一份“历史性的”防务协议,美国承诺协防沙特,以此来换取沙特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像《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还曾宣称,这一防务协议的内容“几近完成”。
据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消息,在中国、沙特、伊朗三方联合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再次对中国的斡旋成果表示认可,并重申巩固两国关系的承诺。2023年,伊沙两国签署了和解协议,近期在利雅得举行的三方联合委员会会议,目的在于跟进该协议的进展情况。此次会议由沙特副外交大臣主持,出席人员包括伊朗外交部负责政治事务的副部长马吉德·塔赫特·拉万齐,以及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邓励率领的代表团。会议结束后,三方发表声明,沙特和伊朗对中方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表示欢迎,并且认为中方支持并跟进落实2023年3月签署的《北京协议》意义重大。
沙特方面对于该协议有一个明确要求,即以色列需要接受“两国方案”、承认巴勒斯坦国,并且承诺尽快结束巴以冲突,只有这样沙特才会考虑签署协议以及承认以色列。很明显,这样的前提条件对于以色列而言是很难应允的。西方舆论指出,内塔尼亚胡虽然期望与沙特实现关系正常化,然而鉴于当前的巴以局势以及以色列国内的政治氛围,他所领导的执政联盟无法接受沙特的这一主张。基于此,这份被美国寄予厚望的防务协议最终未能达成签署。
美方报道显示,美国推动防务协议的达成存在另一个目的。在中国涉足中东事务之时,美国想要强化与沙特的联系。虽然原有的防务协议条款无法实现,但商议新的军事合作协议依旧是美国的首要任务。美国企图通过拓展美沙联合军事演习的规模、巩固美沙防务公司之间的伙伴关系,来将中国排除在外。
近年来,美国在中东事务上四处奔走,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与之相反,中国却在逐步深入中东事务,不断加强与沙特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沙特与伊朗之间的和解,在中东地区以及联合国的威望都得以提升,并且成为了中东诸多国家的贸易伙伴。中美之间如今的状况可以说是攻守之势发生了转换,中美两国的位置正在颠倒过来。
随着中国促成沙特与伊朗的和解,中东阿拉伯国家变得空前团结,这一情况令美国坐卧不安。地区国家开始“不再听命于华盛顿”,美国在处理巴以冲突时就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在这种形势下,沙特等逊尼派国家的外交天平向中国倾斜是必然的趋势。
当前,中东形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来说就像一场噩梦。也难怪美国要费尽心思地破坏中沙关系,因为随着中沙两国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迟早有一天可能会取代美国,成为沙特在防务、金融和投资等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过去,沙特呈现出一边倒向美国的态势。然而,随着老国王逐渐步入高龄,王位继承人小萨勒曼开始对沙特的外交路线进行调整。如今,沙特成为了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双重成员。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所谓永远的敌人和永远的朋友是不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唯有利益。沙特的外交策略体现得很明显,它一方面与美国保持盟友关系,另一方面又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甚至以兄弟相称,同时还与中国维持着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合作。中东地区的人们既富有又缺乏安全感,他们对国际局势走向的感知是极为敏锐的。那种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经成为历史,沙特没有必要再将自己与美国紧紧捆绑在一起。沙特如今做出的这些外交选择,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
前段时间的珠海航展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沙特在航展上一掷数十亿美元,那场面就像是把航展当成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一样,采购了众多的装备等。这一情况足以表明,在国防事务方面,沙特除了美国之外,现在有了中国这个新的选择。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积极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推动。随着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逐步增大,我们可以明显察觉到美国的焦虑情绪在不断加剧。当下,美国试图阻止中国进一步“进军中东”,不想让中国在中东继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然而,在国际事务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清了美国的真实面貌。如今美国的实力以及它在国际上的国家信誉,都已经无法支撑其继续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了。这一趋势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无疑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