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消息,在金砖会议的紧张氛围之后,俄哈关系这种“忽冷忽热”的状态再次出现转机,得以破冰。当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阿斯塔纳,开始对哈萨克斯坦展开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并且还将出席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理事会会议。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亲自前往机场迎接。另据央视新闻报道,俄哈两国领导人签署了联合声明,此声明是关于在新的全球秩序下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在访问期间,双方总共签署了20份文件,这些文件包括政府间、部门间文件以及商业文件。而在这些合作内容当中,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方面的合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在普京即将出访阿斯塔纳之时,托卡耶夫透露了哈萨克斯坦的一些情况。哈萨克斯坦全国有3500所中小学普遍将俄语用于教学工作。在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媒体领域,俄语也被广泛运用,并且各地还设有专门的俄语剧院。还有一个情况是,大约6万名哈萨克斯坦大学生正在俄罗斯接受高等教育。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俄语在哈萨克斯坦有着深厚的根基。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哈萨克斯坦表达了感谢,感谢其在支持俄语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普京还强调了两国在构建多极世界秩序过程中所占据的领导地位。
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的头号贸易伙伴,俄哈两国贸易额高达280亿美元。在能源、工业和科技等领域,双方持续开展合作,这种合作基于两国经济较强的互补性。由于双方经济联系紧密,关系亲近,所以合作前景十分广阔。这一状况表明,俄哈两国的经济合作有着扎实的基础,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令人期待。
哈萨克斯坦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这一过程伴随着阵痛,其内政和外交都遭遇着挑战。在语言和外交政策方面进行调整时,每一步都充满风险。总统托卡耶夫必须小心翼翼,在维护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和发展多元化国际关系这两者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
近日,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突然表态,哈方对中俄能源管道项目饶有兴趣。其表示,若中俄都有意修建中俄哈管道,哈方将为这条天然气管道提供过境领土。显然,哈萨克斯坦有取代蒙古国在该项目中位置的意图。那哈萨克斯坦为何主动提及此事呢?这是因为中俄哈管道符合哈方的利益。一旦俄罗斯天然气途经哈萨克斯坦东北部最终输往中国,哈方就能赚取能源过境运输费用,同时还可购入大量俄罗斯能源,从而缓解国内能源短缺的状况。
哈萨克斯坦在这件事情上仿佛一个精明的商人,它站了出来,占据了原本可能属于蒙古的类似“桥头堡”的位置。这一情况很有趣,在相关事务的博弈当中,哈萨克斯坦的角色发生了迅速的转变,从原本的“配角”一下子变成了“主角”。它抓住了中俄能源合作这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如此一来,在未来中亚地区的能源市场里,哈萨克斯坦很可能会从一个“后勤支持者”直接跃升为核心角色。要是你觉得蒙古不愿合作仅仅是价格方面的因素导致的,那可就完全错了。从表面上看,蒙古确实是因为价格没能谈妥而一直“不松口”,可往深层次探究,实际上是蒙古对中俄两国合作过程中的“政治博弈”存在顾虑。
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该管道是中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其年输气能力达到了380亿立方米的最高水平。中俄东线属于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里东北通道的关键部分,它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达上海,途经9个省份,全长5111公里,按照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来核准建设。2019年12月2日,北段率先投产通气,之后输送的天然气量从首年的50亿立方米开始逐年增加。
国家管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12月北段率先投产通气之后,中俄东线累计输气量已经超过800亿立方米。这使得天然气供应渠道变得更为多元,不仅带动了沿线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惠及沿线4.5亿人口。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后,它与东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以及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达成互联互通。这种互联互通增强了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的供应能力以及应急调峰保障能力,对于在“十四五”期间构建我国天然气管网“四大战略通道 + 五纵五横”格局、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中俄天然气管道穿越哈萨克斯坦领土的新路线仍处于讨论阶段,截至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规划。即便哈萨克斯坦全力配合,该计划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
中俄之间有一项被视为头等大事的事务发生了变化。双方曾探讨的另一条管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陷入僵局。过去两年间,俄罗斯积极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此项目打算从俄罗斯亚马尔地区途经蒙古,每年向中国供应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一旦这个项目能够实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俄罗斯因俄乌冲突而减少的天然气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