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12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举行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针对立陶宛外交部要求我外交人员限期离境一事进行提问。我国发言人做出回应,由于立陶宛看守政府有粗暴的挑衅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已发表谈话,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同时,中方也关注到立陶宛新政府即将组建,并且有多名政要表达了改善中立关系的愿望。在此情况下,中方期望立陶宛新政府能够通过实际行动,严格遵守两国建交公报中的政治承诺,秉持一个中国原则,从而促使双边关系回归到正常轨道。

立陶宛近年来在涉台问题上的立场愈发激进,自2021年其允许台湾设立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后,中立关系就不断恶化。这一批准台湾设立代表处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而这一行为也成为中立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外界大多觉得,立陶宛这么做是想要在国际舞台上获取更多关注,并且得到某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中立关系的恶化直接致使两国贸易往来近乎停滞,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额大幅下降,也失去了中欧班列的运输机会。

近期,立陶宛方面做出了一系列不利于中立两国关系的举动。立陶宛外交部宣布中国驻立临时代办处的3名工作人员为不受欢迎人物,还要求他们在一周内离开立陶宛,这使得两国关系愈发紧张起来。而立陶宛方面这么做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理由,只是声称相关人员身份认证无效。立陶宛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莫图扎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这么做是由于程序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相关人员的身份认证已经过期。基于此,立陶宛方面不仅拒绝延长中方外交人员的签证有效期,不为中国在立陶宛的外交工作提供便利,而且还以签证过期为由要求中方人员离境。

很显然,从莫图扎斯的话中不难推断出,立陶宛所谓的“违反法律”很可能是其捏造的借口,其真实目的在于打击报复中国。这或许是因为台当局派人窜访立陶宛并开出了足够诱人的条件。不过,不久前被议会确定将出任总理的帕卢茨卡斯明确表达了修复中立外交关系的愿望,他期望两国大使能够重回各自岗位履行职能。但随后,台所谓“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率团窜访立陶宛,并且与立陶宛签署了诸多经贸合作协议。

从某个角度而言,立陶宛正在演绎一场充满自我矛盾的外交戏码。一方面,它竭尽全力地去讨好西方;另一方面,又不能无视现实中的经济需求。更值得玩味的是,新任总理候选人帕卢茨卡斯宣称,立陶宛不会单方面地寻求中国的“谅解”,而是需要“对等诚意”。这听上去就像是要中方先表达友好态度,然后才坐下来商谈和解之事。然而,事实上这种“等价交换”的思维方式能否起作用,还是个未知之数。仔细剖析立陶宛的这一系列举动,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复杂性,这其中既有国内鹰派势力的推动因素,也有过度依赖外部联盟的因素在起作用。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始终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谋求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容忍他国肆意侵犯自身主权和尊严。立陶宛的相关行径,既破坏了中立之间的关系,也致使国际社会对其外交政策和行为产生疑问。

立陶宛的挑衅行为必须得到我们的坚决回应。不过,在回应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冷静与理智。我们可以借助外交途径,并利用国际舆论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以确信的是,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立陶宛终会认识到自身错误,进而积极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11月25日,有记者提问:立陶宛候任总理表示愿意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不过其强调,他的政府不会改变现有政策,像维持与台湾的贸易联系之类的政策。那么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呢?发言人回应称:“我们注意到立陶宛方面的有关表态。”众所周知,中立关系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行径。中方一直敞开对话的大门,希望立陶宛能够重新回归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道路上,严格遵守两国建交公报中的政治承诺,从而为双边关系正常化创造有利条件。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