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参考消息曾援引),国际刑事法院近期驳回了蒙古国的一项上诉请求。原因是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于2024年9月初不顾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对其发出的逮捕令造访蒙古国时,乌兰巴托未能将其逮捕,国际刑事法院认为这违背了蒙古国自身的义务。此前,国际刑事法院第二预审分庭已对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俄罗斯总统儿童事务专员玛丽亚·利沃娃 - 贝洛娃发出了逮捕令。而在一项裁定中,预审法官表示:“法庭驳回了蒙古国申请准许上诉的要求。”
国际刑事法院驳回了蒙古国的上诉请求后,蒙古国又提出了两项申请,一是准许就这一裁决提起上诉,二是要求审理此案的两名法官回避。
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发布逮捕令,这一事件对俄罗斯而言影响不大,从这一逮捕令来看,其侮辱性成分明显大于政治成分。此后,普京仍然出访众多国家,基本上没有把这个所谓的逮捕令当回事。俄罗斯作为军事大国,在俄乌冲突中已经与美西方国家较量多年,当然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无视西方定下的法则。
蒙古国是一个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一直以来,它想要在意识形态方面有所突破,所以企图融入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社会来达成自己的梦想。然而,如今蒙古国却深陷困境。
在西方阵营这边,欧洲不再给蒙古国面子,因为蒙古国之前的一些举动被视为“背叛”,所以欧洲直接驳回了蒙古国的上诉请求,并且上报给上级部门,要求对蒙古国进行制裁和警告。而在另一边,蒙古国又根本得罪不起俄罗斯。
蒙古国之所以陷入这般境地,都是源于其错误的地缘政治判断。蒙古国位于中俄两大国之间,距离美国极其遥远,离欧洲也有一定的路程。这样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它很难成为西方国家所青睐的对象。
在蒙古国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中俄两国所产生的影响与远在天边的欧美国家截然不同,是直接且极为深远的。蒙古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俄罗斯,其安全状况也与这两个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蒙古国试图拉拢欧美国家以制衡中俄,这无疑是一种危险的举动,就像在玩火,很可能最终落得两边都不讨好的下场。
俄乌冲突的爆发,让蒙古国的战略困境愈发严重。因为这场冲突不仅仅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的格局,而且对蒙古国的周边环境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当下,中俄与西方之间的对峙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蒙古国想要保持中立变得更加困难,其“第三邻国”策略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蒙古国所面临的“普京难题”,实际上反映出了小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生存法则。小国在国际事务里,一方面得照顾到大国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还必须捍卫自身的独立地位;不但要遵循国际规则,而且也要考量现实利益。要达成这样的平衡,绝非易事。于是就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小国在大国相互博弈的局势当中,该如何确定自身的定位呢?是毫无保留地依靠大国,还是坚守自己的立场?是严格遵守国际规则,还是将自身利益置于首位?这些问题,大概不只是蒙古国需要深思,所有的小国都应当好好加以思考。
蒙古面临着现实的地缘困境,这使得它在过去几十年里不断使出昏招,一直未能制定出长远的战略方案。这种情况导致其国内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盛行。蒙古若要自救,就必须抛弃以往那些错误的设定,切实地去寻找能够帮扶自己的盟友。蒙古不应将希望寄托于距离遥远的强国,毕竟远水难解近渴。要知道,远亲不如近邻,欧洲和美国与蒙古没有共同的历史渊源,根本算不上亲戚,而蒙古真正的邻居却被它忽视了,这是蒙古当下亟待认清的一点。
如今的蒙古正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面临两难的抉择。若想投向西方,前方可谓困难重重;而要是紧紧依靠中俄,它内心又有些不情愿。实际上,只要蒙古能够冷静思考,就会发觉自身的优势。当中俄关系坚如磐石之时,蒙古就如同停靠在避风港中的小船,尽享实惠。过去,中俄合作帮助蒙古建设基础设施、提供技术人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蒙古此次的境遇,着实为世界各国上了一堂有关“国际生存”的课。在这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这个大棋局里,小国就像小兵,每一步都必须谨慎稳妥,要清楚自身的实力,权衡各个方面的利弊,切不可被眼前的诱惑蒙蔽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