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了最新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这一消息由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此次措施中,美国将136家中国实体列入所谓“实体清单”。这些实体涉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多种半导体产品,而且在管制内容上,新增了对HBM(高带宽内存)等的限制,还修改了先进DRAM IC(动态随机存储芯片)的定义。
在这之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相继发布声明。声明指出,鉴于美国的这些做法,美国芯片已不再可靠、不再安全。为了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这些协会建议国内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有消息表明,美方的相关限制措施就像一只早被预告即将落下的靴子。今年年中时,措施中的大部分内容就已制定完毕,业内很多人都对此有所耳闻。那为何拖了这么久才公布呢?主要原因是美国与其盟友以及芯片企业的意见存在分歧。这使得措施内容不断修改,相关谈判持续了数月之久。一些芯片制造业的巨头为了此事在华盛顿的公关花费累计超过400万美元。美方最终出台的文本长达200多页,这个文本被视作既“极其复杂”又“漏洞百出”。这样的政策从制定过程到最终结果来看,其本身就体现出荒谬性,注定难以达成预期的效果。
自2020年针对华为的制裁升级以来,截至目前,中国芯片产业已经遭受了五轮大规模制裁。
这五年的制裁历程,却意外地让我们摸清了芯片产业链的情况。芯片全产业链的框架也搭建起来了,在设备、制造、设计、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尽管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但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如今的中国芯片产业,早已不再是五年前那种只能被动挨打的状态了。此次被纳入实体清单受到制裁的企业,像北方华创、华大九天等,都相继发表声明,表示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实现了产业链的“去美化”,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会受到影响。
美国为了阻碍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真可谓是连最后一丝脸面都不要了。据报道,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将于明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到现在为止,来自全球各地大概有4000家参展商已经注册参展,其中来自中国的估计超过30%。然而,距离展会开幕仅仅剩下大概一个月的时候,很多中国企业员工表示,虽然他们有参展邀请,却依旧被美国拒发签证。分析人士指出,这次CES的拒签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此次的反制举措没有丝毫的手软。在四大协会提出采用国产芯片的倡议之后,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公告,罕见地直接点出美国的名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商务部做出这一公告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同时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从而决定加强对美国相关两用物项的出口管制。具体措施如下:其一,禁止将两用物项出口至美国军事用户或者用于军事用途;其二,原则上不批准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的出口;其三,针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的出口,要实施更为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中国在多种关键原材料方面占据重要地位,镓的储量达19万吨,这个数字约占全世界储量的68%,其产量更是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比约80%;锗储量为3500吨,占全球的41%,产量为120吨,占全球的73%;天然石墨储量约5200万吨,在全球总储量里占15.8%,产量85万吨,占据全球总产量的65.6%。美国企图彻底击垮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在制裁过程中将其泛政治化、武器化,这显然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损害。既然美国不卖半导体和制造设备给中国,那中国也可以不让美国使用中国的原材料来制造半导体和武器。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中美经济二轨对话(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来自中美两国政界、商界与学术界的专家和代表们,针对当前中美经济热点问题与争议进行了坦诚、深入且全面的探讨。这些话题涵盖了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合作潜力以及技术争端等方面。
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实际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然而,当前美国存在个别群体秉持霸权思维、奉行单边主义,这不利于中美两国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希望这些群体能够摒弃这种不良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推动中美两国在科技等诸多领域展开互动与合作,这对于全球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和平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