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俄空军开启第八次空中联合巡航,两国的轰炸机直接出现在了美国家门口阿拉斯加附近空域,这让美国如临大敌。就在中俄空军联合巡航的过程中,美国空军和加拿大空军分别出动了多架战机监视中俄空军轰炸机编队。其中,美军的F-35战机还一度企图拦截解放军的轰-6K。殊不知,它的行踪早就被身后的空警-500预警机发现了。
在解放军的空军预警体系中,空中预警机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因为预警机在战时不仅能够充当指挥机使用,而且可以对战机编队提供情报支持,尤其是空警-500的服役,让中国空军的战力大幅提升。官方资料显示,空警-500预警机机长34米,最大巡航速度为550千米/时,最大航程约为5700千米。
和传统预警机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搭载了国产圆盘状三面阵数字相控阵雷达。据悉,该雷达系统能够同时对60-100个高速移动目标进行自主跟踪,最大探测距离更是达到了470千米。也正是因为它有超强的空中探测能力,在此次中美空中博弈中,美军的F-35战机自以为占得先机,其实它很早就被空警-500发现了踪迹,中俄战机提前就位,根本没有让美军找到可乘之机。
从此次中俄联合巡航可以看到,我们的大型预警机完全可以执行长距离远航任务,这是因为在动力配置上,空警-500本身就是利用运-9运输机为载体研发的,因此机体空间充沛,共搭载了4台“涡桨-6C”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发动机最大可输出510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为77吨。与此同时,我们的国产涡桨-6C发动机还采用了最新型的离心压气机系统,以及全功能数字电子控制技术,因此在飞行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和省力。
从媒体公布的相关图片来看,此次伴随轰-6K飞行的空警-500,很有可能就是升级版型号。为了进一步提升空警-500预警机综合探测能力,我国还为该机装备了诸多无线电数据传输系统,确保该机能够对空、对地实施应急通信。
和基础版机型相比,升级版最大的变化就是机身后部两侧的天线面积明显加大,副翼和襟翼采用了雷达罩同款透波材料。此外,机鼻位置的雷达罩长度明显加长,机体的刀片状天线明显减少,再加上机头下方增加了一个探测器,新型号的探测能力得到了显著加强。
尤其是在针对五代隐身战机方面,空警-500预警机安装有双波段雷达,上面的圆盘状三面雷达工作在S波段,机体后部两侧、机鼻处以及机尾部分的雷达工作在L波段,这样的设计避免两个波段雷达互相干扰。
当然,随着美军五代战机服役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上空空导弹的射程不断加大,我国在预警机研发改进上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因为预警机的雷达作用距离一般为四五百千米,但锁定隐身战斗机的距离已经衰减至200千米以内。因此,传统预警机已经无法应对未来空战,更需要空警-500这种具备相当强反隐身能力的预警机,才可以应对周边隐身战斗机带来的威胁。
只不过,美军的防区外打击能力越来越强,近期更是将标准-6防空导弹改造成了空射导弹,其射程可以达到400公里,这就对位于空战大后方的预警机造成了威胁。因此,在拥有空警-500的基础上,我们是该进一步探索创新,以运-20或者C-919等更大的飞机载体作为模板,打造一款新型大型专用反隐身预警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