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越走越近,关系越来越深,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经贸领域,随着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佳水平,两国贸易额也节节攀升。然而,一组新鲜出炉的数据却让各界非常意外。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8月,中俄贸易额为1584.69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1.9%而已。中俄贸易增长率骤降,从32%减至1.9%!这个结果显然和如今如火如荼的中俄经贸发展不相匹配。对此,俄罗斯经济专家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认为,除了受到国际市场影响之外,问题主要出现在了中国身上。

按照马斯洛夫的说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中俄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不对等。其中,中国出售给俄罗斯的以工业品为主,而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则是能源和农产品,后者利润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受到俄乌战争和美国打压的影响,中俄贸易在结算过程中要绕过美元,这进一步影响了中俄双边贸易的扩大。在他看来,中俄不应盯着双边贸易份额,而是应想办法对彼此扩大投资。

马斯洛夫的分析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忽视了俄罗斯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之所以中国企业在投资俄罗斯市场方面目前保持犹豫、观望,就是因为俄罗斯市场环境并不稳定。毕竟,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就连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都频繁受到乌军的空袭,这样的营商环境自然无法吸引中资。

与此同时,俄罗斯各级政府在落实普京对华贸易政策方面执行力和落实度不够,以北方项目的合作为例,中俄早就在图们江出海口合作项目上达成共识,但俄罗斯方面的推进力度不够,至今还没有看到成果。此外,近阶段中国本土经济的确也遇到一些难题,中方陷入了经济通缩的桎梏,需要一定的缓冲期和调整期。

虽然说中俄贸易增长率下降很大的幅度,但从长远来看,中俄双边贸易还有很大的潜力等待挖掘。今年8月,中俄总理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公布,双方在能源合作上更进一步。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遭到欧盟多项贸易制裁,能源经济遭遇重创,而在俄罗斯不断寻找多元化能源销售市场的过程中,中国依然体现出不可取代的地位。

再看农业领域,中俄在高层会谈中,已经进一步就俄饲料、冬大麦、冬小麦输华检疫要求进行磋商,并推动取消俄对华出口油菜籽区域限制。以大麦为例,仅仅是在2023年,我国就从俄罗斯进口1.1亿美元,增长507.38%。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俄罗斯逐渐成为中国进口粮食的重要来源地。此外,俄罗斯也在积极向中国市场供应大麦等农产品,以进一步拓展其出口潜力。

再说贸易结算,为了避开美元霸权,中俄全力推动形成公正的世界贸易和货币金融体系方面,在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方面更进一步。尤其是在俄罗斯被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的背景下,中俄贸易的本币结算率已经超过95%,中国的跨境银行支付系统也将助力中俄贸易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中俄经贸合作持续向好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变。近阶段,我国外长出访俄罗斯时,更是用“永久睦邻友好”来定位中俄关系,这标志着中俄关系迈向了新高度。对于俄罗斯来说,在积极拥抱中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去调整和优化,中俄双方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双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足以在未来继续实现合作共赢。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