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德国即将于当地时间2月23日提前举行大选,在民调中领跑的德国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主席梅尔茨(Friedrich Merz),其对外政策倾向正引发诸多猜测。

当地时间6日,港媒《南华早报》援引多名观察人士和专家的分析称,这位德国总理的热门候选人素有对中国 “放狠话” 的前科,但考虑到德国当下国内经济低迷、联合组阁挑战以及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卷土重来,梅尔茨对中国的强硬立场能否最终转化为具体政策,令人持怀疑态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德国在经济方面将面临两难抉择,“自诩为经济自由主义者、需要保护德国商业利益的梅尔茨将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巨额贸易关税,这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值得关注的事态发展。”

他进而分析道,传统上,德国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在市场拓展上依赖中国,在安全保障上依赖美国。在欧洲国家中,德国对这 “三重依赖” 的程度最深,这就导致德国处境尴尬,在处理与这些国际大国的关系时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德国很想实现平衡,但这个目标难以实现,这给柏林造成了相当尴尬的局面。”

资料图:德国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主席默茨。视频截图

梅尔茨因强硬保守派立场,曾被“政客新闻网”欧洲版称为“德国特朗普”。据《南华早报》报道,这位69岁的老牌政客过去屡屡针对中国大放厥词,他无端指责中国“对德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批评朔尔茨政府允许,还不遗余力地主张强化同欧盟盟友间的协调,扬言“应重新思考同北京的关系”。

但如果梅尔茨真的在大选中胜选,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其领导的德国新一届政府恐怕很难将针对中国的强硬立场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施政方针。

“你可能需要区分公开的梅尔茨和私下的梅尔茨。”美国战略咨询公司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的合伙人伍德克(Joerg Wuttke)自称已和梅尔茨见过几次面,他形容对方对中国表现出“充满探索欲和好奇心”,而且对中国“很感兴趣”。

不过伍德克认为,如果梅尔茨胜选,与中国打交道大概率不会成为其政府议程上的重点。因为于他而言,有其他更为紧迫的问题,譬如德国移民政策、俄乌冲突以及与特朗普新一届政府进行接触。

尤其是在同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的关系处理上,伍德克说,与朔尔茨相比,曾在多家与美国有关企业中任职的梅尔茨对美国有着“更强烈的情感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梅尔茨的回旋余地将由白宫来决定。”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史志钦同样认为,梅尔茨的对华政策可能并不像其先前言论所展露的那般强硬。中德之间经济纽带紧密,以至于德国政府不能忽视其国内的商业利益诉求,这最终需要梅尔茨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他补充道,两国经济相依相存,外交关系相对平稳,这意味着双边关系出现“重大动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是梅尔茨有可能不会像朔尔茨和默克尔那样,同北京保持着密切往来。

此外,由于在民调中领先的基民盟/基社盟未获得绝对多数席位,梅尔茨若胜选,则仍需考虑与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可能,这也将是制约他将个人对华立场转化为实际政策的关键因素。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