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德宇】
随着“TikTok难民”们涌入小红书,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外交流活动就在这几天如火如荼地开启了。
有些人欣喜,有些人担忧。很多人戏称这是让外国人开眼看中国的一次“洋悟运动”,有些人也担忧这只是昙花一现,或者一些境外势力借机渗透。
·“悟”了的仍只是少部分人
我觉得这种事情放平心态就好。我们不需要速胜速败,不指望外国人来一趟小红书就能真的改变看法,也不用担心昙花一现的蜜月期过后什么都留不下来。总有一天他们都要开眼看世界的,不在初一也在十五。
实际上,这种让外国人了解真实中国的“洋悟运动”也不是第一次了。就在几个月之前,当中国开放144小时免签的时候,展现中国面貌的“China Travel”就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火过,那时候大家也戏称这件事为“洋悟运动”。
这种真实看待中国的“洋悟运动”,广义来讲,一直也没停过。很多年前我们就能够看到类似的正面介绍中国的媒体或者自媒体创作在国外出圈,你总能看到很多老外们在下面感叹自己被主流舆论所蒙蔽等等……但是也就这样没下文了,西方国家整体民众对中国的敌意也并未有所消减。
一方面,西方的政客和媒体通过舆论引导与控制,让普通人所产生的印象,确实是难以撼动的。
比如你看特朗普和马斯克这对组合,一边是特朗普这样依靠传统政党机器加个人魅力来直接煽动民众,一边是马斯克这样通过控制社交平台来影响民众接收到的信息……这种舆论影响手段,就连民主党和建制派都难以打破,怎么指望一个平台一点宣传一群人就能简单做到呢?当然,民主党那边也有自己的舆论机器和被舆论机器控制的选民。
马斯克分享了他和特朗普的这一AI视频
而当这些在国内立场相反的政治势力都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反华的时候,那无论怎样的“洋悟运动”,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而另一方面,说到底,愿意来了解中国的人,本来其实也不是“普通人”,只是一小部分西方民众。
在长期的反华宣传或者是单纯的傲慢心态之下,想要去了解中国这样一个被描绘为落后野蛮危险的国家,那确实需要有点不一样的心态。就好像我之前在里面吐槽的美国大众的傲慢愚蠢和冷漠,虽然本质上讲这不是他们的错,但出于种种原因,现状就是如此。
如今的“TikTok难民”也是一样的。他们虽然人数众多,而且确实来自于美国的各个地区和阶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他们所具有的很多心态和理念,从比例上来看,在美国恐怕并非主流。毕竟他们之所以故意选择迁徙到小红书这样一个中国平台,就是因为他们愤恨美国主流媒体和政客对TikTok的打压。所以他们在小红书上对中国表现出的友好态度,并非是美国整体民众的看法。
因此,目前来说,那些参与了“洋悟运动”、了解真实中国的人,仍然只能算是小圈子,难以突破西方整个大环境的限制。
·中外交流正从量变走向质变
所以有人可能会对“洋悟运动”的成果表示怀疑,觉得这都是无用功。甚至有人可能还要反过来担忧,那要是西方的舆论借机渗透,是不是反而对我们有害了?
但是事情我想得反过来看。“洋悟运动”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正说明了在种种不利条件之下,人们对于中外的真正交流存在着强大的无法被扼杀的需求,以及源源不断的供给。
而如果我们梳理每一次“洋悟运动”的规模和性质,我们会发现事情还是在逐渐地从量变走向质变。当前的“TikTok难民”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是中国和西方多年来社会变化的结果,也很可能代表中外交流新阶段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