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全长1216公里,贯穿阿尔及利亚的东西两端,是非洲大陆最为重要的交通动脉之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条“非洲的脊梁”是用中国的工程技术团队支撑起来的。

当时非洲公开向全世界招标,然而,发达国家们看到这条公路的建设难度都纷纷摆手说不接,仅有中国揽下了这个“瓷器活”,还修得让全世界都为之折服。

那么我国为何要帮非洲阿尔及利亚建高速呢?我们自己能得到什么?400亿的建设资金是否能回本?

发达国家为何对高难度项目“望而却步”?

这条公路穿越了阿尔及利亚的多个地形带,从湿润的海岸线到干燥的内陆,再到沙漠地带,各种地质结构交织在一起,施工难度可想而知。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的难度,堪称“基建界的珠穆朗玛峰”。

类似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这样的大型基建,每一项都是对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巨大考验。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尽管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但面对那些规模宏大、挑战重重的大型基建项目时,它们却常常因为项目所需的高昂成本而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保持谨慎,甚至避而不谈。

而另一边,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虽已备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资源,但受限于资金匮乏以及技术局限,对这类高难度基建项目,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高难度的基建项目,要求建设者必须直面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极端天气的考验,以及严苛的技术挑战。这些国家在技术和经验上皆显不足,难度可想而知。以阿尔及利亚东西向高速公路为例,穿越沙漠、山区及地震带,对工程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非实力强劲者难以胜任。

其次,资金问题成为了另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些国家在评估项目预算时都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开销。即便是勉强启动项目,也往往会因为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更令人头疼的是融资难题。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想要为这些大型基建项目筹集到足够且优惠的资金,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即便幸运地获得了贷款,那高昂的利息和严苛的还款条件,也足以让项目在启动之初,就背负上沉重的债务枷锁。

中国速度与全球基建狂魔的背后,是哪些硬实力?

这条高速公路,西起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交界的特莱姆森,东至阿尔及利亚毗邻突尼斯的边境城镇拉姆勒苏格。历经五年的辛勤努力,耗资约110亿美元,是阿尔及利亚国家级重点项目,更是中国在非洲基建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在建设高峰期,为当地创造了超过一万个就业岗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这一超级工程,是因为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积累的深厚经验、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级施工能力。

以隧道掘进为例,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无论是坚硬的岩石、松软的土壤,还是复杂的地层断层,我们的国产设备都能以高效、安全的方式穿越而过。在高填方路基的建设中,我们采用新型材料如加筋土工格栅等,有效增强了路基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高速公路上车辆的长期碾压。

当然,成本控制也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实力,让我们能够自给自足地生产各种基建所需材料,并通过高效的物流网络,精准送达项目现场。而模块化建设技术的应用,更是将复杂的工程项目化繁为简,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中国基建,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做“物美价廉”。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的国际融资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同时,我们积极推广PPP等公私合作模式,降低了项目的财务风险和成本负担,让更多国家能够享受到中国基建带来的便利与福祉。

极端挑沙漠高温和最难啃断头路

在高速公路的西段,穿越撒哈拉沙漠时,施工环境极为恶劣。沙漠气温常年高达45至50摄氏度,且沙尘暴频发,传统沥青在此环境下极易老化和龟裂。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基建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抗高温沥青。这种沥青中融入了纳米材料,如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显著提升了其耐热性和抗老化性能。

实验数据表明,在50℃的高温环境下,新型沥青使用寿命较传统沥青延长了40%,耐磨性更是提升达30%之多,完美适应了沙漠的极端环境。此外,施工团队还引入了智能调度系统,根据天气预报灵活调整施工计划。在沙尘暴和极端高温天气来临时,会暂停施工,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同时也确保施工质量。

在东西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有一段最难啃的硬骨头,被国际同行称为东西高速最后的“断头路”。这段路位于阿尔及利亚中部的山区,连接两条主要施工线路。这里地势险峻,沟壑密布,复杂的环境让众多国际企业望而却步,认为贯通这段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段“断头路”全长约30公里,其中包括3座特大桥和4个隧道,总长度超过8公里。面对这一艰巨挑战,来自中国的工程团队,采用了先进的隧道挖掘技术和桥梁建设技术,把隧道和桥梁的施工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个工程还提前一个月完工,圆满完成了任务。

中国为何不惜重金,倾注于这一大型项目?

阿尔及利亚作为北非的战略要地,地理位置连接着欧洲、非洲和中东,具有极高的地缘价值。中国投资建设这条高速公路,不仅助力阿尔及利亚改善了基础设施,更是为中国商品,开辟了一条通往非洲乃至欧洲市场的黄金通道。

外界曾对中国巨资投入此项目,投以质疑的目光,担忧其或成无回报的“慷慨之举”。然而,事实证明,中国收获的回报远远超越了经济账面的范畴。

东西高速公路的顺利通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更激发了非洲多国对中国合作模式的浓厚兴趣,为中国在非洲承揽更多高端项目,开辟了广阔前景。阿尔及利亚政府的深情致谢,更是对中国贡献的高度认可。

从长远来看,这一项目实现了中阿双方的双赢。虽然短期内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能并不显著,但它为阿尔及利亚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一体化。而中国,则借此机会深化了对非洲基建市场的理解,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助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长远布局。

中国工程师与阿尔及利亚伙伴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挑战,分享经验,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与合作,为两国文化的深度交流铺设了道路。

参考资料:

“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阿尔及利亚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3

工程建设企业境外例规经营指南:阿尔及利亚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21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