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2024财年的全球贸易数据。数据显示中印的双边贸易攀升至1184亿美元,而印度和美国的双边贸易则滑落至1183亿美元,中国以一亿美元的微略优势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但更令人瞩目的是,在印度对外双边贸易中,对美的贸易顺差为367亿美元,而对华的贸易逆差则来到了850.3亿美元,这意味着印度从美国手中赚的钱几乎又全部消费在了中国。
对此美国人疑惑不解,印度是怎么从自己手中赚到钱的?印度人也很纳闷,上千亿美金消费在了中国,政府究竟买了些什么东西?
印度的双边贸易
2023年中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为1184亿美元,其中印度进口额为1018亿美元,增长3.24%,出口额则达到了166.7亿美元,增长8.7%,贸易逆差也随之扩大到850亿美元。
而印美贸易总额则为1183亿美元,双方进出口额均出现大幅下降,印度进口额为408亿美元,出口额则是775亿美元,过去一年中印度从美国人手中赚到了367亿美元,但这仍不足以抵消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在过去两年间,美国一直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颇为蹊跷的是,印美双边贸易中,印度一直保持着较大幅度的贸易顺差,2021年的贸易顺差是328亿美元、2022年则缩减至280亿美元,到了去年则再度回升至367亿美元,这令人十分好奇,印度究竟能向美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商品呢?
在过去三年中,印度主要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包括珠宝、医药、轻质油与石油。而印度对美的主要进口产品有石油、原钻、天然气、黄金煤炭等等。印度凭借14.5亿人口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蕴含着庞大充沛的人口红利,为美国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巨大良机。
当时印度出口联合会副主席哈立德甚至猜测,未来几年印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会持续增长,鉴于印度已经加入美国领导的印太经济框架,预计印美经济关系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客观数据证实,哈立德的猜测是完全错误的,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舍去美国,但不能离开中国。2023年印度全球进口商品总额为6772亿美元,其中对华进口额高达1018亿美元,占比为15%。印度全球进口商品中,电子、电信和电器产品的份额最高,达到了678亿美元,而中国的商品份额就贡献了261亿美元。
像印度的机械领域进口,全年对华进口额为190亿美元,占到了该领域总额的39.6%。再比如化学药品,有29.2%来自中国,塑料制品25.8%来自中国。
在1018亿美元的对华进口产品中,有98.5%都属于是工业品,占到了印度总工业品进口总额的30%。过去15年中,中国商品在印度进口工业品的占比增速,甚至超过了整体增速。
GTRI报告总结道: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范围宽泛,从高科技商品到普通工业品,到处都印有中国制造的标签,这印证了印度各行业领域落后的工业制造能力。
印度政府甚至对此产生了反思,表示工业界必须要重新评估并调整进口战略,培养更多元化的供应链,毕竟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降低对单一国家的进口依赖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意识。
其实对于印度而言,进口中国商品实在是迫不得已、别无他选。无论是普通工业品还是高科技产品,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都能保持极大的价格优势,杜绝中国商品反而会造成更多的资金消耗。而印度的本土制造商呢?产能紧缺、技术落后,根本无法供应本土需求。
后来印度拉拢一众国际巨头去投资本土产业,比如富士康、三星等等。可观察印度目前本土销售的手机,虽然名义上是印度生产,但其中集成电路、LED等多个零部件实则依然是中国出口。供应链配套滞后,技术无法匹配生产需求,印度只能依靠从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的商品来弥补不足,这不是政府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中国去年从印度都进口了些什么呢?根据印度《金融快报》文章,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是矿产品、金属等初级原材料。这些低附加值原材料具有极强可替代性,我们今天选择印度,明天甚至可以选择埃塞俄比亚作为进口国。
其实不止是印度,像越南今年前五个月的对华贸易中,也保持着32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越南语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额则高达381亿美元,越南从美国赚的钱,也几乎全部贡献给了中国。
欧美提出的去中国化虽然减少了中国消费品的出口,但却变相推动了中国原材料、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一系列中间产品的对外输出。这就是将坏事变成好事,也成功验证了中国工业与制造业的灵活性和弹力。
印度的对外储汇
在2023年中,印度与前十大贸易伙伴中的九个,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贸易逆差,其中除中国外还有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只有对美国实现了贸易顺差。然而蹊跷的是,印度的国际贸易虽然每年都出现巨大贸易逆差,但根据8月30日印度中国银行数据,印度外汇储备却连续数日呈现增长态势,总规模更是飙升至6816.9亿美元。
对外贸易明明在亏钱,按理说印度的外汇美元储备理应异常紧张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是越亏越多。印度又不能像美国一样疯狂印刷美钞来创汇,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1.疯狂压榨底层人民,印度耕地面积全球第二,并且大部分耕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条件优越十分适宜高产农作物种植。但印度肥沃的土地却无法满足国人的温饱,目前印度仍有3.6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政府为了满足2022年外汇需求,选择对3.6亿挨饿人民视若无睹,转身就把粮食出口额度提升了53%,导致印度人均粮食消费加剧下降到446公斤。
不仅如此,印度当前国民就业率仅有46%,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更是只有19%,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准。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极度糜烂封建的政权,完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状态。
2.国家级杀猪盘,依靠粮食当然无法创造六千多亿的美元外汇,印度的拿手好戏是国家级杀猪盘,也就是欠债不还。截止2023年,印度生产总值为3.39万亿美元,而外债规模则高达60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的财务超支还高达16万亿卢比,约等于2000亿美元,占到全年财政收入的69%。尽管国内财务已经债台高筑,但印度政府却对此感到气定神闲,甚至在2022年还转头又借了400多亿的美元外债。
俗话说债多不压身,印度目前就处于这个状态。2021年全球有57个国家因为印度欠钱不还,联手对印度进行了制裁,但印度面不改色,大有一副”能奈我何“的气态。
总而言之,印度目前的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就是这个状态,丝毫谈不上长远前景可言。至于未来的路如何走,且看莫迪政府会提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
信源
参考消息:美媒:印度经济变得更依赖中国进口
环球网:印智库:中国超越美国再成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环球时报:印媒议论:中国再次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国,印度对华贸易赤字达8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