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来,人民空军捍卫着祖国的领空,实现了“让陆军飞起来”的传奇,将一众敌对势力拦截在国门之外。但在近75年的时间里,空军部队面临的更多是停滞和落后,是纸面数据远逊于西方强国的心余力绌。
在中国还停留在二代机研发上时,美苏两国的四代机已经翱翔在世界上空,核心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欠缺让中国的战机发展难有寸进。就在国内诸多科学家一筹莫展之时,有一个国家却主动找上门来,向中国提供核心发动机,并援助了多项关键技术。
在该国的帮助下,我国科学家如同拨开云雾见天日般消除了许多谜团。此后中国航空工业突飞猛进,各类战机先后问世,助力中国空军早日腾飞二十年。而这个国家不是苏联,也不是美国,而是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的出手相助
1949年11月人民空军成立,其首要任务是支援陆军渡海作战,类似于辅助作用。但在全球范围内,空军部队都是一支极具进攻性的军种,从装备部署来看,无论是强击机、歼灭机还是轰炸机,都具备随时作战、攻防兼备的能力。
1950年朝鲜战争与1955年一江山岛战役期间,中国空军部队初出茅庐小试牛刀,以一支战略力量的身份出现。但当时中国空军只有两个新建航空师与两个团,飞机仅有114架,对比美国的15个空军联队与1100余架战机,简直是不入流。以至于麦克阿瑟傲慢的评价道:中国没有空军部队。
1957年国家对空军与防空军进行了合并,空军部队由此逐渐朝向防空型发展,这一时期中国防御性歼击机数量占比甚至在70%以上,实际作战能力不容乐观。1986年国防大学的一场学术报告期间,一名学员向时任空军司令员的王海递了一张纸条,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有没有空军战略?
王海看向纸条沉默片刻,随后将条子放在了一旁,并没有进行任何作答。事实上当时的中国空军不仅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甚至连大致的发展方向都极其模糊。六十年代的苏联援助让我国工业拥有短暂腾飞,但关于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却始终存在一层壁垒,这让中国空军陷入到黑色禁区之中。
八十年代开始,美俄的四代战机就已经登上了世界舞台,1997年美国更是推出了五代机F-22,这种进度令全球各国都深感绝望。当时我国所服役的仍是三代水平的歼8,两代的差距让我国连美军的尾灯都看不到。
中美蜜月期,美国也曾考虑过向我国出售高性能四代机F-16,但经济的贫乏让我们只能买得起一些雷达。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和平典范”的项目计划,通过帮歼8更换F-16的雷达,来最大限度提升其攻击距离。所谓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活法嘛。
那我国空军又是如何走上一条“致富之路”的呢?这就要不得不感谢白俄罗斯。苏联军事工业名震全球十分发达,但分布却极其不均,核心工业都分布在东欧,亚洲土地主要用于提供资源,苏联最强的三个加盟国分别是乌克兰、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其中白俄罗斯的工业体系主要以继承精密军械和高级科研为主。
中白之间的密切军工合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便苏联解体后,双方在航空领域的合作仍未中断,白俄罗斯向中国军工、航天、信息通信等多领域输送了大量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均来自于苏联时期的自主研发,在当时处于高水平先进水准。
白俄罗斯的558飞机修理厂就曾与我国展开深度合作,该修理厂在维修升级苏-27、苏-30、米格-29等先进战机拥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并将这些知识毫无保留的悉数传授给了我国。战机维修升级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需要对机型的构造和技术细节进行全面了解,其难度之高不亚于制造一架全新战机。
为了帮助我国深度了解战机技术,白俄罗斯不仅向我国详细讲解了机身结构设计、发动机安装维护、航电系统集成、武器系统配置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还派遣专业设计师、工程师团队赴华指导,一对一的帮扶我国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白俄罗斯的技术援助不仅加强了两国的军事交流,还让我国军用发动机技术得到了质变突破。在此技术基础下,我国逐渐能自主生产高性能发动机,进一步降低了外国军事装备的依赖度,加快了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也直接推动了国产版本苏27的加速问世。
2023年中国战斗机数量公布于世,总战机数量规模达到3200余架,其中包括140架歼20、262架歼16、60架歼15等等,各类四五代机合计总数多达1500架之多,而这就是如今中国空军的强悍实力。
中白未来合作
除了航空工业外,白俄罗斯在导弹车技术上也向我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五六十年代因技术受限,导弹发射基本采用发射井模式,但这极易被敌军侦查系统发现,进而被精准打击。于是随着科技发展,各国先后推出了水下潜艇发射、公路发射、铁路发射等多种模式,但导弹机动发射的前提是需要性能稳定可靠的特种车辆。
六七十年代,苏美法三国的导弹运输发射车陆续现世。无奈中国的特种车辆水平落后,一直到1984年阅兵式上,我国弹道导弹也只有落伍的牵引车,根本没有任何一体化车辆。直到九十年代后,中白展开军事合作,才填补了我国特种车辆的空白。
1998年白俄罗斯对我国湖北万山特种汽车厂进行投资,提供技术在中国本土进行制造,我国的导弹牵引卡车工业才算正式开始启程。白俄罗斯首先传授中国的是MAZ543-M20型汽车,万山厂通过技术钻研制造出了载重20多吨的WS2400型越野重型卡车,成功让东风11近程导弹拥有了机动发射能力。
之后中白进一步加深合作,我国向白俄罗斯工程团队虚心请教大型载重牵引车的设计技术,最终成功突破了导弹牵引车的多个难点,设计出了TA-5450型重型越野卡、HTF-5980A型越野重卡等惊世之作。如今的我们经常为东风系列超音速导弹而深感惊叹,但谁又能想到,当年一台导弹发射车就已经让中国工业抓耳挠腮、想破头皮呢?
如今的中国和白俄罗斯,依然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2016年中白联手研制了波罗乃兹火箭炮,该系列火箭炮是白俄罗斯远程作战的绝对主力。
2022年9月15日,我国主席习近平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出席了上和组织第22次会议,其中双方一致决定将中白关系升级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深化高层交往,加强各领域合作。
同年,白俄罗斯还申请加入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而就在今年7月4日,该申请终于通过,白俄罗斯正式成为了上合组织的一员。近年来,白俄罗斯饱受恐怖主义之苦,在加入上合组织后,中国能与白俄罗斯举办更多联合反恐演习,共享关于组织犯罪网络情报,双方还能互相提供培训项目等等。
而这,只是中白之间军事及各领域合作的起点。未来道路上,两国携手共进必将大有一番作为。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空军战略转型历程:从零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
人民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观察者网:阿丽娜:加入上合后,白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合作会有哪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