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不大,创造神话。作为一个土地面积仅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2000多万的小岛,台湾的经济发展的确可谓十分迅猛。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便被国际冠以“亚洲四小龙”的美誉,九十年代初的GDP体量更是相当于大陆的45%。无论是居民生活水平还是社会实际发展,都要远远超过大陆地区,可谓羡煞旁人。
30年改革开放过去,如今的台湾经济现状如何?与中国内陆省份对比又处于怎样的水平?回望台湾发展之路,究竟是如何从一贫如洗,快步发展至扬名全球的?
台湾发展史
二战末期,台湾省经济遭受史无前例的严重破坏。国民党退守台湾之时,台湾的政局、物资、经济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局势。为此台湾当局进行了一系列稳定恢复社会经济秩序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和币制改革、外汇贸易管制以及优先发展民生工业等等。这些政策对台湾经济恢复固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于台湾当局而言,最重要的实则是运往台海的那批黄金。
自1948年开始,国民党便陆续将南京、上海多地的国库黄金、证券等运往台湾。同时蒋介石也开始将存在美国的黄金运回台湾省,广大学者估计,当时台湾的黄金转移量至少在386万两以上。
许多人误以为这批黄金主要用于军费开支,但其实从台北国史馆的相关资料来看,这批黄金主要被用于币制改革、物价稳定以及压制通货膨胀。这为稳定国民伪政府在台湾省的统治产生了极大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台湾省广大人民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我们甚至可以将这批黄金称为台湾发展的奠基石。
在之后,我们可以将台湾的经济发展归纳为四大时期,第一段时期是1949~1952年的恢复期。此时的台湾面临人口剧增、物价飞涨以及工农业生产停滞的困境,军事开支要占到财政总支出的1/2,但通过当局的土地和币制改革以及轻工业优先发展,台湾社会很快就趋于稳定。
到了50年代,台湾的农业增长率每年高达4.7%,并且美国还主动施予经济援助,截止1952年台湾经济很快恢复至二战前最高水平。
第二段时期是1952~1960年的以农养工,台湾将发展重心倾斜于农业,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存在严重逆差,外汇储备极度短缺,民众收入消费普遍偏低。当局提出稳步发展,通过土地改革促进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出口创造大量外汇。接着又将农业获利转移到工业,集中发展资金投入低廉、建厂周期快捷的民生工业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来减轻民众生活压力。
第三段时期是1960~1986年的出口导向经济,台湾本土市场十分狭小,发展空间相当匮乏。台湾很快意识到了这点,于是精准抓住国际分工变化的契机,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来带动本土经济发展,并且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出口贸易的利好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的关注。
在这段时期,台湾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增长率更是达到20.1%,出口贸易中的工业制品占比从1960年的32.3%跃升至84.6。至此台湾经济彻底腾飞,一发不可收拾。
第四段时期就是1986年至今的经济转型期,这段时期台湾提出了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将对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健全。目标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同时对自身产业进行升级优化,将通讯、信息、半导体、航天、医疗等新兴产业列为支柱产业。
很简单,台湾就是要将自身的未来前景设立为一个国际化的先进发达地区,以高附加值产业出口为主,来扩大台湾省的影响力和产业地位。
台湾省的目标成功了吗?就现有经济现状进行分析,2023年台湾省经济呈“先抑后扬”之势,第一季度同比缩减3.49%,第二季度增长1.41%,第三第四季度均实现了2.32%和5.12%的增长,全年GDP总量为5.32万亿人民币,位于全国第九名,次于福建而高于湖南,远低于第一广东的13.5亿GDP体量。
但考虑到台湾仅有2340万总人口,如果换算成人均GDP的话就是3.23万美元(23.02万人民币)。这个水平就远远将广东和福建甩在身后了,大陆内也只有澳门的人均48.1万人民币和香港的35.9万人民币能稳压一头。客观而言台湾经济的真实水平,对比大陆多个省份确实要略胜一筹。
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
八十年台湾立志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链,如今究竟有没有实现当年的宏图伟愿呢?台湾当下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产业就是半导体,以台积电、联发科、联电为首的半导体企业支撑起了半壁江山。2022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总收入高达1623亿美元,占比全球总产值的28%,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
其次便是电子制造业,代表性企业有鸿海精密、和硕联合、仁宝电脑等等。台企的电子合约制造如果按金额计算,累计高达310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市场份额的75%,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产品制造区。
再比如显示技术,以TFT-LCD面板为例,台湾拥有全球最完整先进的TFT-LCD面板技术,像oled、LTPS、IPS、量子点广色域、曲面屏,8K面板、柔性显示器等各类先进复杂的技术一应俱全,样样精通。全球前五面板制造商中,台湾的群创光电,友达光电独占两席,市场占有率合计高达35%上下,仅次于韩国的三星与LGD。
另外还有精密机械、石化产业、橡胶工业、纤维纺织、生物医疗等等,台湾均走在了亚洲或世界前列,这对于一个国家省区而言是了不起的耀眼成就,的确值得个别内陆省份学习。
2020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规模为15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创下两岸经济回复交流以来的最高值。而大陆向台湾出口了64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8%,是历史高水平。
即便在前两年新冠肆虐与全球经贸衰退的大背景下,两岸贸易却仍能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这彰显了祖国和台湾经济关系的强劲活力,同时也表明台湾的经济成长与大陆的经济发展,实际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的。
在大陆广阔市场的支撑下,台湾诞生了一批批市占率极高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多数在大陆有多项投资,与大陆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紧密关系,可以说双方的经济产业发展是彼此之间互相影响。
尽管当前美西方国家仍在穷尽各种手段打压遏制中国的科技经济发展,而民进党也在肆无忌惮的破坏两岸交流合作,甚至在经济、产业领域推行所谓去中国化,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与哮天犬。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分析,台湾的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大陆经济和资源的滋养,这并非民进党寥寥数语出台几个政策就能扳倒的事实。
在此也祝福两岸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融合,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信源
中国经济网:祖国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强力依托
人民日报海外版:殷存毅:两岸产业合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巨大机遇
新浪财经:台湾2023年成绩单:经济上涨1.4%,GDP为53274.3亿元,全国第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