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冷落后,阿根廷痛定思痛,希望缓和中阿关系,邀请中企赴阿投资,米莱提前宣布访华,中方会“给面子”吗?
近日阿根廷总统米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是“有趣的贸易伙伴”,对中方续签货币互换协议表示感谢,宣布自己将在明年1月访华。相对于米莱上台之前称中国为“刺客”、扬言与中国断绝关系的言论,如今他的对华态度可以说是天差地别,造成这种转变的因素有两点猜测。一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落,面对国内的财政压力,米莱在西方世界四处寻求经济援助,但却毫无收获,美总统拜登甚至拒绝接见。关键时候,阿根廷不得不动用与中国签订互换货币协议的350亿人民币资金,以维持阿根廷的正常运转,两相对比,阿根廷终于醒悟了。二是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米莱终于学会了务实,明白了国家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是阿根廷的最大进口地,也是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的贸易总额达200亿美元,而美阿之间才140亿美元,过去中国在金融、能源和基建领域的对阿投资,推动后者的对华出口增长了8倍,如今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阿根廷的锂矿让中阿贸易更加互补。但米莱却并未珍惜发展机遇,上台后一味倒向美国并恶化对华关系,导致阿根廷的贫困率上涨1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步步吃紧。痛定思痛后,米莱或许明白,意识形态只是西方的谎言,只有从国家利益出发,以务实态度发展好本国经济,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推动米莱态度转变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同意续签货币互换协议,根据原有协议,阿根廷需要在2024年7月向中国偿还350亿元人民币,而续签过后,阿根廷多了一年的喘息时间,这对米莱而言难能可贵。今年9月份,王毅外长在联大会议期间会见了阿根廷外长蒙迪诺,后者的态度十分热情,称阿根廷愿积极参与拉中合作,欢迎中企赴阿投资兴业,不断拓展两国经贸合作等。言外之意只有一个,那就是阿根廷绝不与中国为敌,同时向中企发出投资邀请。
对中国而言,拉美地区资源丰富,巴西的铁矿、阿根廷的锂矿都是中国的急需,发展同该地区国家的贸易合作是优势互补。在地理位置上,拉美地区地处美国的“后院”,加强与拉美的经济联系,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需要说明的是,政府间合作讲究信誉,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是大忌,中国不是任何国家的“备胎”,阿根廷的对华政策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否则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
拜登政府想推行阵营对抗来遏制中国,但霸权自私自利的本性已经注定,西方世界的“团结”只是虚假的谎言,抛弃盟友是常规性做法,部分国家应当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