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似乎铁了心要和中国打关税战,新能源关税问题还没谈妥,欧盟又对华开出第二枪,居然临时改规则针对中企,金额虽然不多,但性质很恶劣。

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合作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据消息人士透露,欧盟原定于在9月25号进行是否对中国新能源车征收临时关税的投票,这一投票被推迟到10月4号进行。显然,这是中国的对话呼吁起了作用,中欧在抓住最后的时间,争取通过对话协商得出一个解决方案,避免双方陷入新一轮贸易冲突。然而,中欧还没谈妥新能源车关税领域的问题,欧盟又在这个节骨眼上对华开出一枪。

欧盟委员会9月末发表声明,宣布将从今年12月3日起,通过欧洲氢能银行进行第二轮12亿欧元的拍卖。而这一轮拍卖中,将包括针对中国企业的“韧性要求”,规定中标项目必须限制从中国采购电解槽,具体数量不得超过总产能的25%。欧盟此举的意图一目了然,这是想用行政手段,强行阻止中国企业对欧洲出售电解槽,保护欧洲本土氢能源企业。虽然欧盟这一禁令设计的金额不高,但此举的性质十分恶劣。欧盟设置针对中国企业的额外关税,还没有彻底关闭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门,而在这一轮拍卖中临时设置的规则,等于不由分说直接阻止中国企业销售,恶劣程度比保护性关税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正所谓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中欧近年来贸易关系紧张,欧盟对华经贸打压手段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许多产业发展迅猛,欧洲企业无法与中企公平竞争,欧盟才求助于贸易保护手段。再叠加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在背后为欧盟的对华贸易打压措施摇旗呐喊,欧盟在经贸领域的对华态度才会变成今天这样。尽管中国一再好言相劝,提醒欧盟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但最新的事态发展表明,欧盟似乎没有意识到错误,坚持要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路上一条路走到黑,不惜承担引发中欧贸易战的代价!

事到如今,对于欧盟即将举行的对华新能源车关税投票,我们很难给出太乐观的预计,欧盟多半会在新能源车关税问题上坚持先前的立场。但中国肯定还是会尽最大的努力,劝说欧盟回归理性,不要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而中国现在反制欧盟最主要的工具,其实还是贸易手段,别看欧盟挥舞关税大棒时气势汹汹,但欧洲国家很清楚,如果中国真的以牙还牙,欧洲自己的损失不会小,别的不说,中国要是针锋相对的对欧盟进口的大排量汽车征收高昂关税,就足够欧洲汽车产业喝一壶了。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在经贸领域对欧盟的态度是相当克制的,实际上还没有出台打疼欧盟的关税禁令。比方说,尽管中国商务部已经裁定欧盟的白兰地存在对华倾销行为,但中国却没有立刻出台惩罚性关税,这足以说明中国对欧盟的克制。在最后的这点时间里,中国或许不用再对欧洲客气,该说的丑话现在就要说了,欧洲国家领导人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他们一意孤行,非要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那么中国的反制一定会如期而至,欧洲别想自己操纵保护主义而不受惩罚!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