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深夜同伊以外长通电话,以色列想探口风,中方提出3大要求,强调不会选边站队,这场混战能遏制吗?

10月14号深夜,中国外长王毅应约同以色列外长卡茨通电话,从外交部发布的信息来看,卡茨这个电话有两重动机。一是希望中方秉持平衡立场,对以色列打击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行动表示支持,用卡茨的话说,以色列才是“抵御恐怖分子”的国家。二是对中以关系表态,希望强化经贸合作,加强两国关系。目前以色列的处境并不乐观,外交上是国际社会一面倒的舆论压力,地缘上是“抵抗之弧”的七面围攻,如果中方在这两点稍微发力,发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将令以色列十分难受。尤其考虑到中国同伊朗的关系,在伊以交战前,中方如果对伊朗提供支持,这场战争将失去悬念。

对此,王毅外长提出3大要求,要求立即实现加沙地带的全面永久停火,释放所有人质,确保人道主义救援不受阻碍进入加沙,同时要求以方保障联黎部队人员的安全。在通话结束后,王毅向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打去电话,但对伊以的矛盾绝口不提,只是强调中方反对激化矛盾,将继续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推动局势降温。对以色列的小心思,中方并未接下话茬,反而在人道主义等方面明确了3件事做不得,叠加对伊朗的态度,不难看出中方并不打算在伊以之间选边站队,进一步引申出中方无意参与中东的地缘博弈,最大的期望就是停火降温。

中方的态度并不等于没有态度,如果以色列继续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进行屠杀,或攻击联黎部队,中方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从内塔尼亚胡当局的态度来看,以色列报复伊朗是势在必行,而伊朗同样做好了反击准备,划定了以色列境内的打击目标,伊以大战或一触即发。以色列之所以迟迟未行动,大概是没有得到美方的支援,而自身已经四面楚歌,打击能力被大幅削弱。而伊朗似乎并不愿意迈入战争,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愿同中方加大合作以外交手段推动局势降温,并呼吁以色列避免冒险、慎重行事。

在这种尴尬局面下,中方似乎成了双方的传话筒,以色列想通过中国向伊朗显示强硬,维持“中东小霸王不可挑衅的尊严”,伊朗则希望中方劝劝以色列,停止对伊报复。当前中东两大敌对集团的话事人同时找到中国,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影响力如日中天,是中东地区值得信赖的域外国家,这与美国的形象截然不同。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是和平的希望,在推动沙伊和解和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后,中国已经是中东国家心中的“和平使者”。

战争没有赢家,中国同样是经历过战争摧残的国家,对战争的代价心知肚明,这也是中方一直希望以外交手段解决冲突的原因,伊以两国应当深思。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