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塔尼亚胡“翻盘”了,连带着拜登支持以色列的决策也显得明智起来。不过,辛瓦尔虽然死了,但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哈马斯还在,巴以这事没那么容易结束。
当地时间10月17日,以色列军方宣布击毙哈马斯主要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
隔天,内塔尼亚胡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宣称这是战争走向终结的一个起点。他向哈马斯组织发出呼吁:放弃抵抗,释放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质。紧接着,美国总统拜登也发表讲话,称这一天是充满宽慰与回忆的时刻。
辛瓦尔不仅是哈马斯组织的核心高级领导人之一,还曾是哈马斯对以色列袭击行动的主要策划者。然而,随着哈马斯多位重要领导人在以色列的针对性袭击中不幸身亡,外界普遍认同辛瓦尔现已成为哈马斯的实质最高领导人和军事行动的总负责人。
不过,哈马斯方面拒绝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毕竟辛瓦尔的去世无疑是给哈马斯武装组织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而辛瓦尔的死,很明显让内塔尼亚胡和拜登松了一口气,巴以冲突爆发这么久以来,美国和以色列承受着巨大的外界压力与指责。而此次成功打击并杀死了被视作“恐怖头目”的辛瓦尔,对于双方而言,无疑都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战果”。
在所谓的“反恐战争”大旗下,辛瓦尔的死亡仿佛是一道分水岭,将此前的一切非法行为,都被“美化”成了追求“正义”而不得不采取的必要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真要说恐怖袭击,那以色列才是始作俑者。以色列本来就是靠恐怖袭击起家,甚至还是个以国家为形态的大型恐怖组织。
再说了,要是没有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哈马斯会出现吗?
正因如此,无论是联合国还是多数国家,在对待哈马斯的问题上并未一概而论地将其视为恐怖组织。毕竟,自己国家都快被摁在地上打了,还不允许别人还手啊。这样的情况下,哪个国家能理直气壮地指责它是恐怖分子?
不过,内塔尼亚胡和拜登这俩人不要脸,他们不仅称哈马斯为恐怖组织,极有可能还会将这次击杀视为一项辉煌的“成就”,大肆宣扬,并标榜这是“通过武装行动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又一经典范例。
不过辛瓦尔的死,并不会成为巴以冲突暂时缓和的转折点,甚至以色列的这种行为,会加剧哈马斯及其军事盟友与以色列的矛盾,双方很有可能会发生更激烈的军事冲突。
新一轮巴以冲突打了一年多,以色列总算是打下了点“战果”。这次袭击后,哈马斯或许会被迫转入地下整顿,而以色列一旦有喘息机会,一定会大肆扩建定居点,侵占巴基斯坦人的生存攻坚,甚至还会进一步对黎巴嫩下手。
不过,多年的深重世仇不会促使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选择向以色列屈服,而以色列的野心勃勃也决不可能让其轻易放弃既有利益。
但是仔细想想,看似是以色列离获胜更进了一步,但其实美国和以色列的损失更惨重。
美国为了以色列,差不多快耗尽了本来不多的资本和国际口碑,而以色列更是彻底毁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国际形象”,多国与以色列断交,以色列的港口也陷入了荒废。修复这一切,将耗时费力,成本高昂,远超金钱范畴。
而且“抵抗之弧”各组织间的团结日益增强,他们不仅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进行了有力的回击,更在多个战线上对以色列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不过美以似乎还没意识到这些,还在为杀死辛瓦尔沾沾自喜。据一位美国官员透露,辛瓦尔的死亡似乎促进了内塔尼亚胡与拜登之间关系的缓和,使得美以两国更有可就结束能战争、推动哈马斯和平释放剩余以色列人质达成共识。
接下来,以色列可能对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发起新报复,而哈马斯这边,不管是谁接任辛瓦尔的领导地位,都会对以色列保持强硬敌对态度,甚至可能下令更多报复袭击。因此,虽然辛瓦尔逝世,但加沙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