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技术沉淀后,我国航空业又迎来了全新力作。2024年10月11日,全球首款六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镧影R6000”在安徽芜湖航空产业园正式总装下线,最大航程高达4000公里,支持无人驾驶与有人乘坐,可实现长距离点对点飞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立项推出的V-22“鱼鹰”飞行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引发全球各国争相仿制。而我国的“镧影R6000”问世之初,各项数据就完成了对美国鱼鹰乃至迭代版本V-280“英勇”的部分超越,可谓是青胜于蓝。
镧影R6000对我国军民领域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美国又是如何引领全球倾转旋翼机浪潮的?
美国三代侧转旋翼机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陆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就开始尝试成建制使用直升机部队,来进行人员运输、物资补给以及伤员救护等任务。后来越南战争中,美国开始大规模投入直升机部队。
根据粗略统计,在历时20年的越战期间,美军各类兵种累计使用了1.2万架直升机,涉及型号多达10余种,执行任务超6400万次,同时战损数量也高达5200架,其中著名机型包括、CH-47“支奴干”、CH-34、OH-6等等。
大量的实战经验总结,让美军清楚意识到直升机自身存着诸多固有缺陷,比如防护能力羸弱、生存能力差劲、后勤维护繁琐、作战半径狭小等等。这些严重缺陷单纯依靠完善机动战术是难以弥的,比如支奴干作战半径为370公里、黑鹰作战半径为592公里,想要在大纵深平原连续突击,根本力不从心。
于是美国陆军与其他兵种提出,希望能研发出一种融合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各自优点的新型飞行器,美国防部1981年借此提出了“先进垂直起落飞机”研制计划。贝尔公司将XV-3侧转旋翼机结合XV-15验证机进行深度研究,最终联合波音、英国罗罗,打造出了最终方案V-22“鱼鹰”侧转旋翼机,并呈给了美国防部。
鱼鹰最大巡航速度509公里,最远航程1296公里,虽然突破了传统直升机的上限,但距离美国陆军设想的远程纵深突击还存在巨大差距。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作为美国首代大规模军用的侧转旋翼机,鱼鹰的总体设计实则暗藏着巨大问题,仅原型机阶段就累计爆发了4起重大事故,导致30多人当场丧生。
后来美军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改进,但依然无法解决鱼鹰机体设计复杂、环境适应性差劲、起降气流涡环扰动等一系列致命问题。于是美国陆军后来放弃了这个装备,选择将其转交给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事实证明,美陆军放弃鱼鹰是个极其明智的选择。2004年美陆军航空与导弹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JMR多用途旋翼机计划,目标取代所有现役的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2008年美国防部将该计划进一步拓展,提出了更为宏大的“未来垂直升力”,其中包括FLRAA未来远程突击飞行器。
当时共有4个公司同时参与了FLRAA项目竞标,最终贝尔公司凭借V-280“英勇”型号的优秀方案脱颖而出。得益于鱼鹰服役20年的经验积累,贝尔对V-280“英勇”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机身长度15.4米,较前作减少2米,最高时速565公里/时,最远航程3889公里,唯一的问题是采购成本将高达5300万美元之多,对于美国陆军而言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不过就单论多用途旋翼机的技术层面而言,美军当年的V-22“鱼鹰”问世时的确惊艳绝绝,引领了全球直升机迭代升级的浪潮。如今 V—280的亮相更是刷新了侧转旋翼机的数据上限,一举取代美陆军的UH—60直升机,应用于突击与医疗。目前,贝尔计划先建造六架原型机用于测试,于2028年正式生产,2030年全面投入使用。
但令美国始料未及的是,此前在侧转旋翼机领域始终默默无闻的中国,竟然推出了性能更加先进的新机型。
中国版鱼鹰
去年9月的直博会上,中航展区亮相了代号为ZN-1的倾转旋翼机模型,在现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该机型当时很大概率仍处于技术验证期,但起码已经证实了中国对于倾转旋翼技术的高度重视。
一年过去,今年10月11日我国终于推出了国内首款6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镧影R6000。根据相关数据介绍,它最大起飞重量为6吨,商载重量为2吨,最远航程长达4000公里,最快巡航速度为每小时550公里,最高能飞到7620米,各项数据均实现了对美国鱼鹰的全面超越,且对 V—280实现了部分超越。
镧影R6000采用高位等弦翼设计,仿制了 V—280的新一代倾转旋翼技术,只保持前端旋转,能有效降低技术复杂性,从而提高稳定性与整体性能。
芜湖市人民政府对镧影R6000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机型未来投入应用后,能对人类交通出行、物流运输、国防与应急等多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能像传统直升机一样在复杂狭小的环境中完成起降,且速度更快,航程更远,具备更加出众的长距离任务执行能力,无论是跨区域人员运输还是远距离物资投送都不在话下、游刃有余。
在未来的民用领域,镧影R6000可以实现垂直起降,任意在高楼间穿梭。联想下,在紧急医疗救护中,镧影R6000能在极短时间内就将病危患者从三线城市运送至一线城市大型医疗机构进行及时救治,其在医疗救援领域蕴藏着无穷潜力。
城市的持续扩张会导致交通压力的加剧,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相关评估,预计2040年全球民用空中交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像镧影R6000此类的先进飞行器,届时显然有能力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它将成为国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一大助力。
10月15日,战区网站引用了关于镧影R6000的研判专稿,其中提到该装备今后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前景更加突出。伴随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未来我们对于两栖作战与远程投送的战略需求会更加庞大。
而镧影R6000的推出恰好切中我军需求痛点,未来相信一定会被大规模列装,从而提升军队整体的作战机动性与战斗力。
总体来说,镧影R6000具备直升机垂直起降与空中悬停能力,又具有固定翼飞机高速巡航的优点。也正因如此,镧影R6000的生产工艺难度极高,装配容错率极低,因此它的生产线被安排在华东地区的主要战略支点芜湖联合飞机总装。
芜湖航产园历经十年发展深耕,目前已经产业链集聚上下游200多家企业,涵盖研发制造、维保运营等全产业链,重点核心部件实现百分百自主配套率。相信在中国航空业的蓬勃发展下,我们的航空航天设备将会不断朝前迈进。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讲武谈兵|美陆军选定倾转旋翼机,让陆军真正地飞起来
航空产业网:Bell V-280 Valor 倾转旋翼机进展顺利,预计2030年投入使用
IT之家:全球首款 6 吨级倾转旋翼无人机“镧影 R6000”总装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