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偷盗买卖稀有金属的贼吗?可恨这些窃矿大盗不但盗采贩卖,更是在明知国家有管制政策的前提下,依然将稀有金属偷运贩卖到海外!

大量稀有金属在军工、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被广泛应用,属国家战略资源。盗卖团伙勾连境外势力持续作案,将会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与发展。

这些盗卖分子,又是如何在重重监管下将稀有金属“镓”运送出境的?国家对此采取了什么反制措施?

“镓”贼作案疯狂

正所谓家贼难防,近期国家安全机关通过举报线索,查处了一起试图将镓盗卖出境的案件。

嫌疑人将金属镓,事前藏匿在瓶内,而后将瓶子装在行李物品中,试图用这种方式携带出境。经过安全机关的及时拦阻,查获的镓并未被带出境外,而且此次查获的数量亦不多。

不过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携带金属镓出境的嫌疑人,并不知道瓶子里的东西是什么,他也是受人所托才这么做的。

于是安全机关顺藤摸瓜,很快就查到了国内的一家金属材料公司。经过调查后确认,该公司人员与境外人员勾连,试图从国外采购镓,而后再偷运贩卖至国外牟利。

该公司人员明知道镓是管制品,依然铤而走险偷运,就是因为受到了高额利润的诱惑。值得一提的是,携带镓出境的嫌疑人,也是境外人员,按照金属材料公司和海外人员的约定,携带者只需将瓶子交给对方即可。

经过调查,目前涉案人员和涉事企业已经被追究法律责任。从案件本身来看,此次偷运虽然被及时制止了,但背后隐藏的情况却不容忽视。

很明显,境外人员试图将镓从我国盗运出去再贩卖,因为镓已被管制出口,在海外市场的价格可谓奇货可居。

而且,他们采用少量携带,且让携带者不知情的方式,目的是想建立起一条偷运的固定线路。要么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分散偷运,要么是想躲过查处后,再偷偷将每次的规模增加。

无论是哪种偷运方式,事实上都非常隐蔽。要不是安全机关及时出手,这条线路没准就慢慢成型了。

而偷运的背后,除了高额利润的诱惑,还有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

中国镓储量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我国去年8月,对镓实施出口管制,海外市场的需求随之开始进一步走俏。主要原因是,镓的储量和开采大部分都位于我国。在管制状态下,其他国家的需求便受到了限制。

从储量来看,目前探明的储量为23万吨,我国的储量为19万吨,非洲储量5.39万吨,欧洲储量1.95万吨,南美储量1.14万吨。除去我国之外的国家,美国储量只有0.45万吨。

镓属于伴生矿,我国北方的镓主要伴生在煤矿中,南方镓主要伴随在铝土矿和铁矿中。具体像内蒙的煤矿,攀枝花的铁矿以及广西的铝土矿中,都有镓的分布。

从品质来看,广西铝土矿中的镓品质最好。此外,河南和山西也有一定规模的分布。

生产方面,镓的产品主要有原生镓和再生镓两大类。原生镓的生产,又分为粗镓和精镓。

全世界生产粗镓的企业只有30多家,全都分布在中国、日本、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这几个国家。

我国一年粗镓的产量在470吨左右,这一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八成以上。通常,有色金属企业和氧化铝企业能生产粗镓。我国每年的产能和产量最大,这一规模均为世界第一。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由于镓的需求量还不大,我国每年产出的镓主要用于出口。

随着国内需求近年来不断增加,尤其是相关产业体系构筑起后需求量更多,从而逐渐显现出镓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像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由于各自国内的储量较低,因此多年来专注于精镓的生产。但是,如果原料得不到的话,他们的生产便难以为继。

从这个角度看,美日这些有技术但是原料缺乏的国家,很容易就会受制于我国的管控措施。

而那些不法分子,则看准了市场的缺乏和产品的紧俏,进而就打起了盗采和偷运的注意。

在稀有金属产品领域,不知有“镓”贼。此前国内还查获过其他金属产品的偷盗和买卖,甚至还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铑和钌,监守自盗

铑和钌同属于稀有金属,在电子和化工领域,属于重要的原材料。在江苏的一家企业,仓库保管员监守自盗,大肆偷盗买卖这两种稀有金属。

该企业是生产电子产品的,产品表面需要用到铑和钌来电镀增加防腐蚀性能。所以在企业的仓库和车间里,长期储存有铑钌电解液。

这种产品可比黄金贵重,市场上近年铑的价格一度上涨12倍,超过黄金7倍,一盎司的售价在国际市场能卖到1.21万美元。

正因为价格昂贵,企业对产品的监管很严,哪怕是用过的废液,也要收集起来再利用。看管仓库的金某,于是打起了这些废液的主意。

企业很快发现耗损增加,经过调查证实了金某的监守自盗。金某随后也承认,他伙同另一个车间的科长,从2018年起就开始偷盗铑钌废液私自贩卖。两年多的时间,他们整整偷了8桶。

一可乐瓶废液卖8000元

公安机关随后抓获了两人,并揭开了一个地下黑产链条。起初,金某从车间里搞了一瓶废液,拿给了外面怂恿他的王某。

金某原以为这东西不值钱,因为废液一直在持续回收,整个过程原本就存在耗损。他原本以为,自己拿走一些应该不会被察觉。

很快,怂恿他的王某就给他拿来了8000块钱。金某很是吃惊,没想到在他眼里的废水居然这么之前。就这样,他很快伙同其他人,整桶整桶的偷运买卖。

被抓后他们交代,两年时间卖了几百万元,仅一个人分赃就高达80多万元。

监守自盗的背后,不法分子除了利益,根本不在乎被他们偷出去的产品,最终会被卖到什么地方。

铑在航空和电子领域被广泛应用,也是生产汽车三元催化器的主要材料。数据显示,全世界一年回收的铑,八成以上都用到了汽车制造领域。

近些年我国手机制造和汽车生产迅猛发展,对铑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由此一来,便催生了这些盗窃分子。

有人偷铑和钌,还有人偷钨,而且同样是监守自盗。

贵“钨”却被贱卖

钨作为稀有金属,在武器生产领域相当重要,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工业领域。很多企业为了生产和研发,都会储存一定规模的钨。可如果企业不加强监管,根本不会知道自家的产品早已被偷了。

上海一家企业,专营特种材料的销售。今年4月份,企业在例行盘点时发现,购买的一部分钨粉竟然不翼而飞了。

仓库没有被盗的痕迹,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又是被仓库管理员监守自盗的。嫌疑人张某,利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点从仓库里往外偷。

半年多的时间,张某从仓库里偷盗了一百多公斤钨粉。作为稀有金属,钨粉的市场价本来能卖到每公斤280元。张某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以每公斤80元的价格将钨粉贱卖了。

张某盗窃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可怕的事实,即很多人到现在为止,根本没有意识到战略性矿产品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利润偷盗买卖,无形中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出口管制措施。

监管催生下的黑产

稀有金属相对于常规矿产品,其储量并不丰富。而现代科技的持续进步,恰恰使得这些储量不多的产品,成为各种新产业的物质基础。

由此,它们成为了重要的战略资源,采取管制措施,也正是为了国家安全。然而在国与国之间交往频繁,对外贸易更加复杂多样的局面下,即使对镓一类的物资有管控措施,也不见得能完全控制私底下的买卖。

这样一来,那些受管制影响的国家,很可能已通过非法渠道来获取我国的资源了。于是,由需求和利益组成的黑产,就会在地下运行。

国内的那些不法参与者,他们只会紧盯利益,才不会考虑国家是否会受损。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管控措施越严厉,黑产形成和运作的规模也可能会越大。

结语

从整体来看,未来不光要出台更详尽的管制出口措施,监管也应加大力度。尤其是在中美对抗持续升级的情况下,彼此的管制措施以及管制名单都会扩大。

维护关键矿产资源的安全,不能只是一种国家的规定,还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宣传,让大家具体了解到哪些产品在管制名单上。

就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镓的偷运,嫌疑人后来也坦言,他根本不知道政府有这份名单。

此外,事关国家资源安全,防范和打击也就得具有持续性。尤其是要让更广大的民众,知道和明白管制的意义是什么。

民众越清楚,管控形成的监管体系也就越稳固,因为这会分化参与黑产的人。试想剔除掉那些不知情的人,留下来的就是冥顽不化的。

这部分被孤立起来的群体,在大多数人不再参与,以及全社会加强了防范意识的情况下,下一步他们即便想继续从事黑产生意,也基本上难以下手了。

监管进展到这一步,才能证明相关措施是有效的。未来,无论是哪种在管制措施单上的稀有金属,全社会都应参与到对它们的保护中。唯有如此,监管也才能无死角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镓”贼难防!境内外勾连意图偷运稀有金属,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环球网 2024年11月4日

《全球镓矿资源分布、供需及消费趋势研究》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年10月

《一瓶废液卖8000元!盗销稀有金属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澎湃新闻 2021年9月23日

《“钨”以稀为贵——库管人员监守自盗侵占稀有金属钨粉原料获刑》 新民晚报 2024年9月20日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