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的华盛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味。特朗普重掌白宫不到三周,便与“硅谷狂人”马斯克联手掀起了一场针对美国官僚体系的“大清洗”。
这场号称“拯救美国效率”的改革,如同一枚深水炸弹,激起了联邦机构的剧烈反弹,随着美国司法体系的介入,法院叫停了诸多改革措施,这场“特马变法”让整个美国社会陷入更深的撕裂与动荡。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痛骂联邦法官“荒唐至极”,白宫指责司法系统“越权”,而国会电话系统因抗议电话疯狂涌入几近瘫痪——这一切,不过是这场“变法”乱局的冰山一角。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带着浓烈的“颠覆性”色彩。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提出削减一半联邦预算、裁员77%、取消远程办公等激进措施,试图以“科技公司式”的效率标准重塑美国政府。然而,这些计划迅速撞上了现实的高墙:
首先是司法阻击:联邦法官以“敏感信息可能泄露”为由,禁止DOGE访问财政部关键支付系统,马斯克怒斥这是“保护腐败”,白宫则指责司法系统“不合作”。
其次是内部反扑:联邦机构以“保护公共服务”为由抵制预算削减,事务官群体(即特朗普口中的“深层政府”)更被曝出通过拖延信息共享、泄露负面舆论等方式阻挠改革。
最后是盟友离心:原本与马斯克共同执掌DOGE的拉马斯瓦米悄然退出,改革团队内部的分裂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政策可持续性的质疑。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特朗普-马斯克联盟与美国官僚体系根深蒂固的利益网络之间的对决。正如《金融时报》所言,马斯克的改革触动了“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而事务官群体多出身高校、倾向民主党的意识形态底色,更让这场冲突从一开始就注定激烈。
那么,为何“特马变法”寸步难行?因为特朗普的新政,远非简单的“效率之争”,而是触及了美国政治生态的核心矛盾:民主党控制的联邦法院频繁叫停行政命令(如废除出生公民权、强制联邦雇员辞职),22个州甚至联合起诉特朗普“违宪”。这种“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对立的局面,本质是两党势力在宪政框架下的生死博弈。
再加上马斯克关停美国国际开发署、曝光“愚蠢支出排行榜”等举措,直接威胁到依附于政府项目的游说集团、非营利组织和地方政客的利益链。这些群体通过媒体、司法和国会渠道发起反击,形成了一张无形的防御网。
除此之外,特朗普新政被贴上“反多元化”、“反政治正确”的标签。民主党指责马斯克“践踏LGBTQ权益”,而马斯克则抨击多元化政策“将美国折腾得乌烟瘴气”——这场价值观战争,让改革沦为意识形态对立的牺牲品。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马斯克的改革手段过于依赖行政命令和私人化团队,缺乏制度性支持。当马斯克以“硅谷CEO”的姿态要求公务员每周无偿工作80小时时,他或许忘了:政府不是特斯拉,公务员也不是“996”的码农。
有趣的是,这场改革被不少观察者类比为中国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两者确有神似之处:
同样是手段激进:王安石以“青苗法”“市易法”强行干预经济,而马斯克试图用“裁员77%”“日省10亿”的休克疗法改造政府。
同样是触怒既得利益者:王安石变法因官僚地主反扑失败,马斯克则因触动“深层政府”和游说集团步履维艰。
同样是人亡政息风险:特朗普仅有四年任期,共和党若在2026年中期选举失利,改革可能瞬间逆转——这与王安石新政随宋神宗去世而夭折的历史轨迹如出一辙。
但这种类比也掩盖了本质差异: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富国强兵”,而特朗普-马斯克的改革夹杂着政治清算(如整肃司法部、FBI)、党争私利(打击民主党票仓),甚至马斯克的个人情绪(其子变性引发的家庭矛盾)。当改革沦为权力斗争的工具,其失败或许早已注定。
即便抛开外部阻力,马斯克改革的内部缺陷也令人难以忽视:
首先是目标扭曲:削减1万亿美元开支的豪言背后,是特朗普对拜登团队的“复仇清算”,以及共和党对民主党政策遗产的彻底否定。关停对外援助项目导致苏丹药品过期、刚果抗生素滞留,暴露出“为削减而削减”的短视。
其次是方法论矛盾:马斯克一面高喊“打破官僚主义”,一面又依赖行政命令强行推进——这不过是“以旧体系的手段改革旧体系”。正如联邦雇员吐槽:“他把政府当成了自己的科技初创公司。”
最后是社会代价高昂:裁员潮和福利削减激化底层矛盾,而“愚蠢支出排行榜”等透明化措施因缺乏配套监督机制,反而沦为政治攻讦的工具。
这些局限性的根源,在于改革者将“效率”简化为“省钱”,却忽视了政府职能的公共属性。当马斯克以“每分钟值多少钱”的思维衡量公务员价值时,他或许从未理解:民主政府的效率,从来不只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
其实在我看来,美国需要的不是修补,而是重构。前段时间,中美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展开“赛博对账”——通过最普通民众日常的生活质量对比,一个残酷事实愈发清晰:美国的症结不在某一届政府或某个官僚体系,而在其制度性衰败。
特朗普-马斯克的改革,本质上仍是“旧体系缝补术”。他们试图通过裁员、砍预算、关部门来治疗“美国病”,却拒绝直面真正的病灶:
民主党被指通过LGBTQ项目输送利益,共和党呢?则与军工复合体深度绑定,而马斯克本人一边改革政府,一边发行代币收割加密市场——这种“全员分赃”的游戏,岂是裁掉77%公务员能解决的?
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石是三权分立,如今沦为党争工具,联邦法院成为政策绊脚石,而特朗普滥用行政命令的“极限操作”,反而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公信力。
最要命的是,美国社会共识正在崩塌:从“黑命贵”到“MAGA”,从“LGBTQ特权”到“反政治正确”,美国连“基本事实”都难以达成一致,又何谈共同改革?
反观中国历史,有些变法失败了,但也有很多变法成功了,比如商鞅变法,成功之处在于其打破了贵族世袭、重塑了社会分配;以及我们近代的土地改革,摧垮了整个旧社会的基础,才能塑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社会。这些成功的变革无一不是体系性重构,而非零敲碎打的修补。
当马斯克在X上大骂法官时,当特朗普扬言“接管加沙”转移矛盾时,美国正滑向更深的分裂。而太平洋彼岸的东方大国,早已用历史证明:真正的改革,需要超越党争的格局、触动根本的制度重构,以及最关键的,要有一个能代表最广泛人民利益的政治力量。
特朗普与马斯克或许能砍掉几个部门、省下几千亿美元,但只要华尔街依旧操控华盛顿,游说集团依旧寄生国会山,两党依旧把选举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场“改革”就注定是又一场美国式魔幻现实主义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