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现场。
2月21日上午10时,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邀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广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黄欣,汕头市委副书记赖小卫,湛江市常务副市长牟治平介绍广东省建设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的谋划部署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政策支持举措等,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发布会。
据悉,汕头、湛江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联系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交汇地,交通区位条件好、资源禀赋优、外向程度高。近期,省政府印发了《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和《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汕头方案》和《湛江方案》)。以下为发布会实录节选内容。
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
朱伟:根据两份建设方案,汕头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04.93平方公里,湛江临港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48.81平方公里。依托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对全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更好服务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两份建设方案的设计结合汕头、湛江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以及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工作导向,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功能定位、五方面重点任务及系列支持措施。
“一条主线”即依托全省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塑造能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和临港经济区。力争到2030年,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汇聚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企业,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重要目标区域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典范,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个功能定位”即明确汕头临港经济区打造支撑汕头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东南沿海区域性综合贸易航运中心、产业开放合作的门户窗口;明确湛江临港经济区打造国家战略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面向东盟产业协作的桥头堡、联接内外循环产业发展的新载体。
“五方面重点任务”即强化港区建设、构建临港特色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其中,港区建设方面,《汕头方案》提出重点推进汕头广澳港区建设,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与综保区的联动、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高标准打造一体化国家贸易流通港;《湛江方案》提出重点加快湛江乌石港区开发建设,强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网络、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逐步打造成为对接海南自贸港的大型现代化港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东盟地区重要出海口。
产业发展方面,汕头临港经济区将依托良好的海洋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临港制造业集群和现代临港服务业集群,着力打造出口导向型产业集聚高地;湛江临港经济区将发挥本地资源和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项目优势,推进与东盟产业分工协作,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市场、服务中国企业的出口加工和服务配套基地。
支持措施方面,两份建设方案分别从强化放权赋能、要素保障、投资贸易便利化和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若干省级政策支持清单。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及两地市政府全力推动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加快建设发展。
助力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加快发展,将从这五个方面发力
问:两个建设方案分别提出若干省级政策支持清单,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这些支持措施?下一步广东省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支持两个临港经济区加快发展?
朱伟:在两个建设方案中,结合两地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围绕各自重点建设任务均提出了相应的支持举措,并明确了具体负责推进落实的省级部门。
这些支持举措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加大“放权赋能”力度。明确提出要赋予临港经济区管理机构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并依法承接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赋予的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给予两个临港经济区更大自主性和灵活性。二是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力度。省级层面将从财政资金、人才、用地、用能、金融、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临港经济区大力支持,如给予财政资金专项补助、延伸适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相关支持政策、分级分类优化保障用地指标等,这些都是含金量比较高的政策干货。三是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包括系统集成国内各类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强化与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港协同联动,加强与境外产业园区开展合作。四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水平。包括加快推进港口码头、航道、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临港经济区对外联通能力,加快完善商务服务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等。
下一步,将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发力支持两个临港经济区建设:一是强化统筹指导。协调指导汕头、湛江两市加快建立完善临港经济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已明确的各类支持政策落地落实,根据建设发展需要继续研究出台新的支持举措。二是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汕头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湛江乌石港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着力提升临港经济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联通能力。三是抓好产业培育和集聚。用好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支持政策和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加强与重点产业转出地的产业资源对接,推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与两个临港经济区开展产业协作共建,支持引导国内各地出口导向型企业向临港经济区转移。四是抓好项目谋划。牢牢扭住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用好新增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在临港经济区谋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和省重大规划。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汇报沟通,在争取国家投资贸易、财税、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两个临港经济区更多政策支持。
把握广交会等平台,扩大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招商“朋友圈”
问:在推进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广东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保障项目落地,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广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黄欣。
黄欣:为保障各类项目加快在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落地,广东省商务厅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精准落实支持政策。针对在两个经济区符合条件的重大内外资项目,及时准确匹配奖励政策,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支持项目实施、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快审快办。省市协同、部门联动,实施“交地即开工”、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机制,全力提升政府服务效率,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在项目融资、标准厂房建设、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支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
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推动两个经济区加快发展。第一,加快优质项目导入。通过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推动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向两个经济区有序转移。在去年的招商会上,汕头、湛江分别达成项目投资规模141亿元和117亿元,效果很好。今年将继续挖掘省内外优质项目资源,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向两个经济区集聚。第二,支持“走出去”招商。今年,将两个经济区纳入2025“投资广东”百场重点招商引资活动计划中,创新开展股权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特别是精准对接境外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招商,争取落户一批标志性大项目,夯实两个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基础。第三,大力组织跨国公司投资考察。将常态化组织跨国企业交流活动,特别是把握广交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带动形成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有力态势。
广东“三向发力”,擘画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产业蓝图
问:广东出台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将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请介绍一下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
邹勇兵:为支持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广东省工信厅指导两地找准产业主攻方向,汕头着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产业,湛江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轻工纺织、农产品进出口加工等产业。在上述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落实国家、省有关战略决策。主动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战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产业有序转移等,紧密结合省里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指导两个临港经济区分别重点打造3—5个主导产业;
二是注重发挥两地比较优势。立足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突出差异化、特色化,注重与周边地区、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联动错位。比如汕头依托国际海缆登陆站(全国只有3个城市有,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国际海缆登陆站),以及珠三角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电子信息产业;湛江发挥乌石港天然良港、临近东盟等优势,以及原有的钢铁石化产业,发展农产品进出口加工、新材料等产业;
三是注重强化龙头企业项目牵引作用。汕头依托上海电气、金风科技、洛阳轴承、中车电机、超声电子、立讯精密等企业项目,湛江依托巴斯夫一体化项目、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中海油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大唐国际雷州电厂等企业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着力引入配套企业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升级。
著名侨乡的人文优势!汕头有信心建设好汕头临港经济区
问:汕头建设临港经济区有哪些具体优势?下一步如何推动经济区发展?
汕头市委副书记赖小卫。
赖小卫:建设临港经济区是汕头人民梦寐以求的大项目。汕头有信心、有决心建设好汕头临港经济区。
2024年10月,汕头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260多个潮属社团、2800多名嘉宾云集汕头,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爱国爱乡的情怀,也进一步点燃了各位潮籍乡亲支持汕头建设发展的激情。著名侨乡的人文优势是汕头未来发展临港经济区,开展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力量。
此外,汕头临港经济区有港口功能的优势。汕头港正在扩建,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疏港铁路的建设,货物的畅通功能也将进一步凸显。汕头是我国拥有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的三个城市之一,通道流量占50%。同时,汕头作为汕潮揭都市圈主中心的地位,在城市服务配套等各方面都为临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
汕头按照总体方案的部署,发展了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这些产业在汕头都有相对扎实的基础。海上风电产业方面,汕头正在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目前产业链非常完整,正在建试验平台,还有海工装备,包括发电机、齿轮箱、轴承、套筒、叶片等等。比如能源储备项目,锂电池产业目前在汕头也有一批“独角兽”。
湛江临港经济区近三年引进产业项目超100个,总投资额超420亿元
问:湛江三面环海,是广东省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请问下一步湛江将如何发挥优势,推动临港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
湛江市常务副市长牟治平。
牟治平:湛江临港经济区是广东对接东盟的桥头堡,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隔海相望,其乌石港口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之一,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推动湛江临港经济区加快建设发展,是湛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湛江将从五个方面着手促方案落地。
一是抓领导调度促方案细化。省政府印发《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后,湛江坚持高位推动,正筹划组建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开发建设工作专班,抓紧研究制订实施方案,逐条细化工作任务。
二是抓规划编制促资源优化。编制《湛江临港经济区乌石片区概念性规划和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港口为触媒基点,完善运输网络,致力于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打造西海岸重要临港产业基地、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基地和对接海南重要能源供应基地。
三是抓招商引资促产业提质。湛江紧抓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政策红利,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转移。同时,大力发展能源电力、海洋工程装备等优势产业,拓展延伸产业链。中海油乌石油田群、中国大唐电厂均已落地投产,此外还引进了水下清洁机器人、工业无人机、科技航空活塞发动机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落户。近三年,临港经济区引进产业项目超100个,总投资额超420亿元。2024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9%。
四是抓基础设施促动能提升。临港经济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1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面积超42万平方米,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4%。湛江将加快规划建设乌石港区码头、航道和推动周边铁路公路路网建设,完善临港经济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
五是抓营商环境促发展蓄能。湛江持续提升要素保障质效,收储在库的工业用地超6200亩;引进粤科基金等投资管理平台,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超5亿元参与临港经济区建设;正在加快组建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基金;全面对标广州,开展营商环境帮扶共建,提高软实力和竞争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