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达利欧(Ray Dalio)在“All-In”播客的访谈中分享了他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见解。这场访谈的背景正值他的新书《国家如何破产》即将出版。

这本书分享了达利欧对美国债务市场的深刻忧虑,并回答了当前市场和经济领域最关键的问题:债务增长是否存在极限?像美国这样的重要储备货币国家真的可能破产吗?是否存在一种“大债务周期”,能够帮助我们判断何时应当担忧债务问题,以及该如何应对?

与他对谈的是大卫·弗里德伯格(David Friedberg),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投资人,并以其对科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而闻名。本文为对话内容节选。

【翻译整理|聪明投资者(ID: Capital-nature )】

许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债务的运作机制

弗里德伯格:为什么写这本书,以及选择在此时出版?你如何看待当前局势的紧迫性?

达利欧:在过去50年的全球宏观投资生涯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现在,我75岁了,希望能够把帮助过我的经验传承下去。我长期参与全球债券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运行,但我发现,许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债务的运作机制。人们常常问:“多少债务才算过多?”“债务的临界点在哪里?”“国家如何处理债务?”

这些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和机械运作方式的,而这正是我希望向大家解释的内容。

《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月

弗里德伯格:在书的开篇部分,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自1700年以来,全球750个货币-债务市场中,只有约20%仍然存在。而所有存续至今的市场,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书中所描述的机械化贬值过程。这点值得注意,因为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的情况与众不同,这次不会重蹈覆辙。

然而,你强调了一个历史规律:每当人们自认为处于安全的位置时,周期往往会再次上演。你在书中提到了“大债务周期”,并指出这种周期通常持续约80年。相比之下,短期债务周期更加容易被人们察觉,其平均持续时间大约为6年,上下浮动3年。按照你的计算,自1945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12.5个短期债务周期,这意味着美国的大债务周期已经持续了大约80年。

那么,我们先从短期债务周期谈起吧。你在书中提到,短期债务周期构成了长期债务周期,能不能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短期债务周期的特点?

达利欧:我想先强调一点——这些周期是机械性的,可以通过数据观察,也可以进行计算验证。如果你阅读这本书,就会发现它的逻辑是符合常识的,而且所有计算都是可追溯的。

我把信贷体系比作人体的循环系统。在我看来,信用就像是血液,为整个经济体系输送养分,而金融系统则像是动脉。信用催生债务,而关键问题是——债务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偿还这笔债务?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个健康的过程,就像是我们保持健康饮食一样。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债务会不断累积,就像是动脉中形成的斑块,逐渐阻塞整个系统。这一点是可以衡量的,就像医生可以测量动脉健康一样。

随着信用扩张,债务偿还成本上升,最终会挤压消费能力。你可以看到,美国政府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利息支出越来越高,债务偿还成本吞噬了财政预算。

然后,我们就会看到经济体系的“心脏病发作”。经济危机就像心脏病,通常是由供需失衡引发的。当债务水平过高时,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债务供应,而这些债务需要有人去购买。问题在于,当市场信心下降时,不仅需要发行新债,还可能会有大量现有债务被抛售。

一旦市场上债务供应量远超需求,问题就来了。对于政府来说,这一问题的本质和个人或企业负债过高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是,政府可以印钞票。当债务偿还的负担上升,或者债务市场供需失衡时,如果政府(尤其是央行)不印钞购买债务,那么债务的价格就必须上升,从而抑制借贷。而借贷受限,意味着信用缩减,市场上原本应流动的资金减少,经济就会走弱,导致不良的经济状况。

政府可以让这种情况发生,或者它可以选择印钞购买债务,即货币化债务。而一旦印钞购买债务,就会引发通胀,使债务贬值。

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利于持有这些债务。如果不印钞,利息负担变重,违约风险上升;如果印钞购买,货币贬值,债务持有人拿到的钱缩水。

这就是整个机制的运行方式。这是一种可衡量、可观察的经济规律,适用于所有国家。就像看医生一样,我们可以测量这些数据,分析它们,并预测接下来的走势。

弗里德伯格:当你提到“货币化债务”,意思就是央行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去购买政府债务,对吧?

达利欧:没错。他们基本上是在“创造”货币,然后用它来买债。

弗里德伯格:在美国,涉及到的主要玩家是我们的美联储和联邦政府:政府发行债务(借钱);美联储“印钞”购买这些债务(提供资金)。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反复发生,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

达利欧: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新冠疫情期间。

疫情爆发后,政府向个人和企业发放了大量资金,导致财政赤字急剧扩大。那么,这些钱从哪儿来?政府只能借钱,而美联储就是主要的借款人——它通过购买债务,把资金注入市场。

疫情时期,我们经历了两波大规模财政刺激:

第一波,政府直接向个人和企业提供现金援助,以弥补疫情带来的收入损失。这笔钱主要靠发债融资,然后由美联储购买。

第二波,拜登政府上台后,推出了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类似于全民基本收入政策,直接给人们发钱,期望通过增加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些钱最终流入银行,人们存入账户,然后用于消费。货币供应量猛增,通胀飙升。

与此同时,银行也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但随着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银行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一系列金融问题。这就是债务货币化的运行机制。

美联储目标利率上限,2020年7月至今 MacoMicro

最终决定财富的,是你的实际购买力

弗里德伯格:我们先整体回顾一下你在书中提到的大债务周期。

在经济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中,债务会推动生产力增长。但当债务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它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最终,政府只能货币化债务,导致货币贬值,一切资产随之被重新定价。

表面上看,指数在上涨,纳斯达克在涨,道琼斯指数在涨——但真正的问题是:你的购买力真的上升了吗?你的实际财富是否真正增加了?就像我们用贝壳作为货币交易,最初市场上只有100个贝壳,可以买5件商品。

但如果市场上突然有了500个贝壳,那么商品价格也会上涨,因为每个人的“货币”都变多了。这其实就是货币供应增加带来的后果——通胀侵蚀了所有人的购买力。

达利欧:说得很好,大卫。你不能仅仅通过印钞让自己变得更富有。最终决定财富的,是你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是你的钱到底能买多少东西。

货币的两大核心功能:一是交换,二是储蓄。储蓄至关重要。如果货币不能有效地存储财富,人们就不会愿意持有现金,也不会愿意购买债券。如果债券不再具备吸引力,整个长期信用市场就会崩溃。债券市场的运行,必须要有买方和卖方,市场需要平衡。

但如果政府不断印钱,大量购买债务,就会破坏这种市场机制,最终导致极端的负实际利率。当政府成为债市的最大买家,并人为压低利率时,市场就会疯狂加杠杆,最终导致债务失控。

这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杠杆率过高,风险加剧。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