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通讯员 靖茜 刘松

新年三月春风暖,志愿服务进社区。3月1日上午,由湖北省志愿者协会、湖北省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中心主办,武汉东湖高新区花山街道团工委、花山街道春和社区、碧桂园物业承办的“追‘锋’而行,‘青’暖荆楚”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在春和社区举办。

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即将到来之际,一群由大学生、社区居民和社会服务组织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群体,集中在社区开展了便民服务、关爱老人、环境美化、科普教育等主题活动,持续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即使在日常,这群严西湖畔青年也是争做“春和好人”,因为服务社区的他们更加闪光,更有“光谷味”。

00后大学生走进社区做志愿者

在“有事找党群 没事常来玩”的绿色标语下,义诊、义剪、缝纫、小家电等15个便民摊位依次摆开,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公益服务。提供服务的,主要是社区、爱心商户、共建单位的青年志愿者。

“这方面的服务社区经常搞,能坚持到现在,很有价值。”春和社区居民侯先生表示,只要家里有小修小补的问题,他就会自己或者叫家人到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找师傅解决,比自己单独找方便。

在党群服务中心2楼,一场主题为“朝夕相伴”的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上,数十名社区“银龄”老人,正在学习如何给手机清理内存垃圾、如何用手机进行软件下载、生活缴费、网站购物。手把手教他们的志愿者,是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大学生们。

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屋顶花园,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厨余垃圾、枯枝落叶,用“三明治堆肥法”制作园艺肥料,还给花园植物浇水,既美化环境又培育可送给社区老人的蔬菜。指导他们的是江汉大学、社工机构和社区的青年志愿者。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摄

00后志愿者杨语嫣,是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学生。去年3月,她和专业团队与社区居民一起共同建造了屋顶花园。从设计构思到建设完成,共同参与了“植物考古学”和“植物种植”等6期活动。

她说,屋顶花园的建设只是一个起点,自己体验到了奉献与付出、成长与收获的过程,今后还将继续参与更多的志愿活动。她直接接触到,或者间接听说,这个社区最活跃的志愿者,已经是80后、90后的哥哥姐姐。

“社区志愿者群体年轻化是大趋势。”春和社区书记杨继蓉介绍,跟当天活动类似,平时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汇聚了大量青年志愿者,他们包括但不限于基层团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工作者、下沉党员和大学生等多元群体。

杨继蓉告诉记者,最开始一段时间办居民服务活动担心招不到志愿者,现在征集时报名人数经常超过规定人数。

青年志愿者服务接地气、更有光谷味

无论是满足居民针头线脑的日常需求、带领“银龄”拥抱数字时代,还是邀请亲子家庭到屋顶花园一起快乐劳作,春和社区联合青年志愿者提供便民服务,都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志愿项目接地气、有特色。

比如,对居民来说,义剪、义诊、小家电维修、缝纫等微服务仍是每个月的“小期待”。社区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每年每月的10号,都会携手物业风雨无阻地开展“温馨10号”志愿服务活动,把“小修小补”送到居民家门口。

春和社区服务几个商品住宅小区,新光谷人、年轻家庭比较多,他们很多人工作在各种科技产业领域。志愿者群体,除了青年人逐渐增多以外,服务主题和手段也开始带有科技范、光谷味。

活动当日启动了“AI推广志愿服务基金”。该基金由武汉IBM志愿服务协会与春和社区孵化的社会组织、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机构趣星球共同出资成立,将用于支持和推动AI工具服务志愿项目,以科技助力社区发展。

武汉IBM青年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卢浩然介绍,协会的“‘AI’启蒙,向未来”志愿服务项目起源于2019年,由几名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武汉IBM青年员工发起。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为目标,以人工智能为兴趣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通识基础、数字认知实践、设计思维、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科普活动。

2023年春和社区就和武汉IBM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单位一起举办过科普主题暑期夏令营,在青年志愿者的支持下,孩子们亲身参与各类实验和项目中,受益匪浅。

“有孩子的家长说,这种主题的夏令营很有光谷特色。”杨继蓉说,在平时的公益服务活动中,科普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也有从事科技工作的居民担任志愿者。

此外,在湖北省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下,春和社区计划试用“邻里合伙人”小程序,鼓励居民通过提供志愿服务积累时长,并在未来用于兑换其他居民提供的服务,用数字化工具倡导“人人既是服务提供者,也是服务受益者,共建和谐社区”的理念。

11支青年志愿队服务超过2000次

女性成长社团志愿服务队主理人何书琴,是一名国画研究生专业毕业的95后。她在当日的公益文创集市上,义卖自己创作的小幅国画作品。她去年8月才搬来花山,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社区发布的青年志愿服务“发芽计划”,就抱着结交邻里朋友的心态参与了进来。

“我平时非常关注女性成长等话题,也想为邻居朋友们建立一个女性朋友圈,助力姐妹们一起进步。”何书琴结合自身技能,与认识的兰兰老师一起发起了女性成长社团,带着大家一起在社区“春芽小站”空间里做手工、画国画,还增加了徒步、英语角、烘焙等更加丰富的社团内容。

可能很多女性渴望被看见、被肯定、被支持,何书琴的社团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参加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40多人。从去年10月社团成立开始,她们几乎每周都有活动,组织的书画自习室也每周都有居民预约报名。大家聚在一起写字画画,同时还能分享交流日常生活,非常陶冶人心。

据了解,在女性成长社团志愿服务队发展的过程中,社区鼓励何书琴等有想法、有热情的居民站出来、做出来,给予空间优先使用权、社区物资支持、社会工作能力指导、时间银行积分激励等帮助,引导服务社团发展壮大、反哺社区。

杨继蓉介绍,花山街道春和社区这几年实施“寻觅良种-阳光成长-活力反哺”的青春三步育苗法,吸纳基层团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工作者、下沉党员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引导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构建找得到、留得住、可持续的志愿服务格局。

截至目前,春和社区已孵化出2家注册社会组织和春和少儿环保队、女生成长社团、春和公益课堂志愿服务队等11支青年志愿服务队,活跃志愿者有数百人,为社区提供便民服务、科普教育、宝妈解压等服务2000余次。

湖北省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钟开炜认为,春和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的热情令人印象深刻,志愿者团队培育经验值得学习。

(除署名外,其余配图为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