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一问题,孙蓉建议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和激励制度,通过税收优惠、优先审评等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开展老年人群用药专项评价。此外,将老年人群用药研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跨学科联合攻关。

“‘人—药—病’是一个三角形的关系。”孙蓉认为,除了用药,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也应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在高龄人群治疗指南缺失的情况下,她认为,可以以肿瘤、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四大慢性病为抓手,制定老年人群的诊疗指南,关注老年人自身衰老对药物的不耐受、人和病的互作变化以及肝肾功能降低对药物耐受和代谢的影响等。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孙蓉(左一)。受访者供图

老年医学人才培养同样是重要的一剂药方。面对养老需求,还需多元化、多渠道、多模式地培养人才。

“目前中国高校鲜有老年医学直博生。”孙蓉提议,在八年制学生培养中,本科阶段让学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同时,交叉学习中医药、AI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研究生阶段根据研究方向定向强化老年医学课程设置。

孙蓉认为,中医药在老年医学方面有优势,比如治未病,可通过中药干预阻碍病程发展,应积极发挥“药食两用”药材的养生保健作用,挖掘耳部按摩等中医“简、便、廉、验”的基层适宜技术。

2023年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孙蓉,带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使命踏上履职之路。履职首年,孙蓉在“加强基础研究源头,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的提案中提出三条建议:鼓励年轻人成为创新主力军、对长期聚焦一个领域做科研的人给予持续支持、鼓励企业出资设立联合基金。该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督办提案,且在2024年得到全面落实。“对杰青项目验收评估优秀的,给予第二轮滚动支持,增大资助力度。此外,已经有企业向国家基金委捐助资金支持科研。”孙蓉说。

“人工智能可用于挖掘方剂和经验,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助力。”谈及人工智能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孙蓉坦言,要正面看待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模型能快速全面地普及知识,对网络医生的技术提升也有帮助。(完)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