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南都记者获悉,男子 闫某在网络上 发布“首例智能驾驶致死案宣判车企担责70%”的虚假信息,已被广州天河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对此,2月12日,小鹏汽车法务部回应称, 文中所描述的车辆碰撞事故、诉讼及法院判决纯属捏造。2月17日,小鹏汽车法务部再度发文称, 现案件已侦破,主要犯罪嫌疑人涉嫌寻衅滋事罪已到案。
报道回顾
2月18日,南都记者了解到,2月12日,天河警方接群众报警称,有人在网络上发布“首例智能驾驶致死案宣判车企担责70%”的虚假信息。接报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并于2月14日抓获犯罪嫌疑人闫某(男,53岁)。经查,闫某为吸粉引流、赚取流量收益,捏造不实信息,通过其在各大平台的个人自媒体账号发布不实帖文,造成恶劣影响。目前, 闫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对上述行为供认不讳,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南 都社论:
应对网络“黑嘴”,小鹏汽车打了个样
2月17日晚,小鹏汽车法务部发布公告称,针对有人在网络上造谣“L3级自动驾驶首例判决”,2月13日,小鹏汽车向公安机关报案,次日,广州市公安机关即出具破案告知书。小鹏汽车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对公安机关的高效工作表示高度赞赏,感谢他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对于企业来说,上述反应无疑是恰当的。网帖所提及的信息极具误导性,一旦广泛传播,对企业声誉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企业单纯就事论事,在互联网上与网友“对线”,未必能澄清事实,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难以挽回。在社交媒体极其发达的年代,信息的传播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谣言的生产成本极低,且破坏性越来越大。企业必须通过切实行动,依靠强有力的手段才能维护自身权益。
同样, 公安部门积极介入也很有必要。如今互联网与现实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舆论的影响非常大, 哪怕是粉丝量有限的网友,只要说的话煽动性足够,往往能掀起舆论漩涡,制造一个“大新闻”。 尤其是针对企业的不实言论,往往夹杂各种利益诉求,或直接要挟,或被有关方利用,用来打击竞争对手,公安部门对此显然不能坐视不管。从立案到侦办,公安部门的高效工作表明了一种态度,即对于打击网上不实言论,对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公安部门有着充分的决心,行动亦足够坚决。
面对类似情况,过去各方的反应往往会慢半拍,企业也担心维权成本太高而进退两难。近年来,涉企违法行为危害越来越大,对于加强企业保护的共识逐渐形成。从这个角度看,小鹏汽车方面以及公安部门的积极行动可谓教科书式的应对,值得有关方面借鉴。
无独有偶,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个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有自媒体账号发“黑稿”诋毁企业名誉;还有人针对企业创始人发表贬损性言论,构成对企业名誉权的侵害。对此司法部门及时行动,予以鲜明否定和严厉制裁。典型案例的发布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对于增强企业信心、稳定企业预期、激励企业家创业创新皆有重要意义。
小鹏汽车的做法获得认可,而有关部门的积极行动无疑会进一步传递信心。应对涉企违法行为,各方做好本分,企业正当权益才能得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