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文件,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此外,最新措施还取消了对部分贸易伙伴的钢铝免税配额和豁免政策。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号称恢复美国经济的辉煌,实则充斥着矛盾与短视。相关举措的核心动机不是单纯的经济保护主义,而是通过精心操控民粹主义情绪,借“美国优先”之名,放大对全球化体系的敌意,强化特朗普在内政中的支持基础,为国内政治争斗和利益集团服务。
尽管经济学者和产业界频频警告这种政策的“毁灭性后果”,特朗普却始终无动于衷。因为其真正目标是眼前的政治利益,而非美国经济的长远繁荣。
同时,美国的“无差别攻击”让全球倍感担忧,这种担忧的核心,并不单纯来自于某项政策,而是美国内外交困的现实:内部分裂、经济疲软、政治动荡,这些问题的“溢出效应”正由贸易战和外交压力传递给全球。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正将美国拖入“盟友困境”。乱舞的大棒不仅伤害中国,也在摧毁已经四处开裂的盟友关系。
特朗普在与盟友交往时常采取“要么服从,要么打压”的零和博弈策略。通过强迫性关税和“极限施压”来解决国际问题,这种强权政治的做法激起了全球的不满,特别是那些长期依赖美国市场、秩序和军事保障的美国盟友,这也导致了美国搞的小圈子愈发离心离德。
这种操作的根本症结在于美国视盟友为其任意拿捏的跟班,而非“平等尊重、合作共赢”的伙伴。赤裸裸的霸凌无疑加剧了美国的孤立和国际信任的丧失,更多国家开始质疑美国的“领导力”是否仍名副其实。
特朗普一再试图通过高关税和制裁来改变全球经济秩序,但他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之间的合作互利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眼下,美国贸易壁垒还在加高,但全球供应链并未停滞,反而推动了其他国家的区域合作和替代经济模式, “不包括美国的贸易”正在悄然展开。
加拿大分别与印度尼西亚和厄瓜多尔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欧盟启动同马来西亚的自贸协定谈判……不难看出,各国越来越意识到,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变得不再保险,各国不再愿意将所有经济命脉交给一个日益孤立的领导者。长此以往,“贸易高墙”终将变成美国自我囚禁的牢笼,既限制了自身经济的活力,又使全球经济的重心逐渐远离美国。
特朗普反复宣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这一愿景的实现正越来越遥远。真正的“伟大”来自于国内经济的持续创新与社会稳定。美国未来的挑战,不仅是全球竞争的压力,更是内部民众的不满。当特朗普再次挥舞贸易大棒时,瑟瑟发抖的不是其他国家,而是美国人民自己。
比如,关税会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尤其是日常消费品,让原本就挣扎在经济压力中的低收入群体更加艰难。因此,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看似凶猛,但实际上它的“拳头”打在了美国自身的脆弱之处,导致经济内伤愈发严重。我们不禁要问,人民日益困窘、社会日益混乱、思想日益封闭的美国,真的会再次伟大吗?
贸易高墙筑得越高,外部世界风景越好。全球经济的合作共赢大势不可逆转,美国若继续固守贸易壁垒,终将发现自己被逐渐排除在所有游戏之外。
作者:宋文龙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