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尽管TikTok拿到了75天的“复活卡”,但仍有许多美国“洋抖难民”被中国网友的善意和温暖所打动,选择留在了意外成为中美民间交流桥梁的中国社媒平台“小红书”里。1月28日,美媒《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这道平平无奇的中国家常菜——鸡蛋羹,正成为中美网友间亲密交流的又一个象征物。

据美媒报道,这道在美国中餐厅里鲜少供应、但在中国家家都会做的菜肴,尤其受到美国网友的追捧。截至上周日,小红书上以“蒸蛋”为标签的贴文超过4.1万个,浏览量超过320万次。中国网友还会不吝赞美,给足情绪价值。

“鸡蛋羹现在真的火爆了。”来自纽约的斯塔尔(Eshita Starr)告诉美媒。她在小红书上发布的蒸蛋视频获得了超过4.6万个点赞。

截图自小红书

制作鸡蛋羹所需的食材极为简单,只需鸡蛋、水、盐,再依据个人口味偏好,适当添加酱油或醋等调料即可。但这道菜并不像表面看着那么简单,即便是经验丰富、厨艺精湛的厨房老手,也常常难以精准把控水的比例和火候。不是蒸得不够熟了,就是蒸老了,或是蒸出了一碗不美观的“蜂窝”。要想蒸出一个嫩滑透亮的“满分”鸡蛋羹,着实十分考验功力。

再加上中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在烹饪手法和口味偏好上各有千秋,这小小的鸡蛋羹也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吃法。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24岁女孩佩里(Zaire Perry),便看着小红书上五花八门的菜谱犯了难。而她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份小小的困扰,竟会开启一段与中国姑娘之间意想不到的友谊。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佩里在寻找菜谱时,通过小红书联系到了住在中国中部的小胡(音译)。对方慷慨地分享了自己的独门秘方,还在佩里首次尝试成功后,非常捧场地夸她是“烹饪天才”。

对于小胡和佩里来说,鸡蛋羹只是一个开始。尽管相隔着14个小时的时差和语言障碍,但这并不影响两人互相交流烹饪技巧。

小胡也从佩里的菜谱里有了新的发现。她从佩里那里了解到,原来许多美国菜都是热食,这打破了她的以往认知。“我对美国食物的印象是它们大多是冷食,像是面包或沙拉之类的。她的食物让我感到温暖,就像家人一样温暖”,她说。

佩里则表示,美食是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她颇为感慨地说,“我甚至不会说中文,她也只会说一点点英语,但我们却因为菜谱而结识了深厚的友谊。”

随着小红书上线“一键翻译”功能,打破语言隔阂的两人,交流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像是真正的闺蜜那般交流育儿经验,分享美甲款式,秀日常生活中的美照。

小胡会发给佩里她每天上班路上途径的街道照片,那里绿树成荫;佩里则会告诉小胡,某一天她走进了一家亚洲杂货铺买了包子品尝的趣事。

小胡还说,她最近正在看佩里推荐的美国电视剧,她最喜欢《破产姐妹》。巧的是,这部美剧讲得也正是身份背景截然不同,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年轻女孩,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人生挚友的逗趣故事。

小胡(左)和佩里(右)。《华尔街日报》

和佩里一样,许多美国网民都在蒸蛋羹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网友的善意。

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赛菲(Leah Saifi),她的第一次尝试算不上特别成功,蒸出来的鸡蛋羹不够紧实。但她仍然获得了数千条中国网友的好评。还有不少人在评论区提供了实用的改进意见,教她在碗上覆盖一层保鲜膜,用热水而非冷水搅拌蛋液。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