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上快速发展,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上具有绝对竞争力。以效率来看,美国最大光伏企业“第一太阳能”转换率仅19.6%,而中国的隆基绿能转换率高达26.8%,并创新了33.9%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纪录。与此同时,美国光伏组件的价格约为中国同类产品的两倍。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美国持续高关税政策会显著推高光伏安装成本。随着当前国内通胀压力高企,降低部分关税成为降低民众成本和推动能源转型的选项。
中国光伏企业先后“下南洋”,头部企业拥有从硅片到组件的一体化产能,东南亚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美国市场的重要地区。据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统计,截至2023年,美国光伏电池组件的主要供应量体仍来自于东南亚,占美国市场总需求的约六成。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美国2021年至2023年从东南亚四国进口的电池组件规模合计分别为16.6GW、
18.7GW、36.4GW,对应三年进口金额分别为43.3亿美元、56.9亿美元、119.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