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务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提到,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已经发布。发言人指出,两用物项指的是那些具备民事用途,同时也存在军事用途,或者能够提升军事潜力的物项,尤其是可用于设计、开发、生产或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货物、技术和服务。这些两用物项一旦出口后被不当使用,就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危害,并且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出口管制在国际上属于通行的做法,此次发布该条例是对出口管制法的进一步细化,其目的在于整合当前分散的制度规定,从而让政策规定更加统一、规范、透明,并且增强可操作性。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制定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即将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出口管制体系重要改革的举措。经国务院批准,2024年11月15日,中国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密码局发布了2024年第51号公告,公布该《清单》自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
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优势,然而在稀土资源等关键原材料方面却对中国有着严重的依赖关系。稀土以及镓、锗等稀有金属是美国制造战机、光电元件和传感器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长期以来,美国的供应均依赖中国。美国一直有摆脱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想法,可是受资源局限以及高昂成本的制约,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极为困难。就拿F - 35战斗机的生产来说,美国试图去除其中的“中国元素”,但因为稀土的需求问题而受到影响。中国新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会进一步制约美国获取关键原材料的能力,从而让美国在生产这类装备时承受巨大的供应链压力。
据环球时报消息,日前美国财政部出台了一项“最终规则”,此规则将禁止对中国半导体、量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中“用于军事尖端技术”的投资。美国方面宣称,相关举措是为防止美国投资推动中国的相关科技发展,进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事实上,拜登政府早在去年8月就颁布了推行这一政策的行政命令,而美国政客对相关政策的讨论在几年前就已频繁出现。《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中国学者时,中国学者表示,美国企图以限制对华投资的方式影响中国高科技领域发展的政策,对中国的影响较为有限,反倒可能让美国资本错失重要机遇。
近年来,美国的一系列行为严重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美国不断地对国家安全概念进行泛化,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它还把经贸和科技方面的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世贸组织早就做出裁决,美国的301关税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美国的301关税措施就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典型体现。这些不当行为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像半导体等科技制造产业所在的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相关国家和企业的正当权益也遭到了严重损害。
近期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2024年第三次会议上有一个积极的进展。中美工商界代表联合提出提案,并且推动会议通过了亚太供应链合作原则,该原则重点强调了要坚持供应链的开放合作以及非歧视性。
中国面临着外部的经济封锁以及贸易战威胁,其中有些是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展开的行动,对此中国表达了坚决反对的态度。过去五年间,美国妄图通过封锁中国的半导体行业,阻止其盟友向中国出口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进而遏制中国发展。然而,中国的技术进步并没有被这种手段所阻碍,在半导体领域中国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已经处在技术前沿的行列。美国的这种封锁策略,不仅没有让美国经济得到提振,还可能致使美国变得更加封闭和保守,其经济也面临着长期下滑的风险。
自拜登政府上台后,其对华科技竞争策略在特朗普时期的基础上得以延续并强化。拜登执政初期,部分美国官员和智囊团便提出要限制美国在华科技投资,他们给出的理由主要是“保护国家安全”以及“维持技术优势”等。这些提议在美国国内科技界、商界和政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2022 - 2023年期间,拜登政府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报告和政策文件的草案,这些草案暗示着美国将对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领域的投资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