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刚】

相隔一年,再度走进秋叶原的家电·电子“量贩店”,想选个U盘或者固态硬盘时,看到货架上悬挂的相关产品只有一种颜色——红色的“铠侠”(KIOXIA)。

过去所熟悉的其他品牌产品已经少之又少,日本这个国家在半导体产品上的衰落,从货架产品愈发单一、价格不再亲民看,便知道总体的销量有限,生产企业处境相当艰难。

铠侠原为东芝半导体部门,受核电投资严重损失的影响,东芝需要切割出这个最为盈利的部门,以填补核电损失。

2017年6月16日从东芝集团中的东芝存储器公司独立出来而成的铠侠株式会社,曾有几次想单独上市,但均未成。

铠侠,原为东京存储公司资料图:日媒

2024年12月18日终于能够成功上市,只可惜通过上市所能够筹集的款项相当有限。

日本国家给半导体产业以绝对的支持,铠侠当然受到了政策及财政各个方面的重点支援,但即便是这样的企业,也依旧不能顺利在股市上募集想要的资金。

一个比较大的原因是,半导体产业在日本衰落了二三十年后,想通过经济安保,以切断和中国市场联系的方式,来重振半导体产业的经济政策,在日本并无成功的可能性。

太多的投资者认为,铠侠上市不能解决日本半导体式微的问题,越是强调经济安保,越是坚定地断绝与中国在半导体方面的联系,让日本芯片也就越发失去了市场,让日本半导体产业失去未来。

1.难以实现的2万亿日元目标

东京证券交易所在2022年4月做了改组,现在主要有三个板块:主要市场(Prime Market)、标准市场(Standard Market)和增长市场(Growth Market)。铠侠在主要市场上市。

在日本做证券方面的业务需要有把文字放大一万倍的能力,“Prime”(主要)的含义中有“适宜”“做好充足准备”的意思,换句话说,可以选择,但保不准一定能实现盈利,只是在语言上将尚不存在的溢价空间描绘得看上去十全十美,但真的投资主要市场的股票,风险实际上很大。

铠侠的风险在于过去数年时间里,亏损较多,盈利很少。日本并无成规模的手机及电动车业务,在IT平台及人工智能(AI)方面没有能够影响世界的企业,半导体本身在日本也难以形成巨大市场。

大量的企业已经在过去十余年时间里取消了中央研究所,对研发的投入不多。日本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减少对教育的投资,科研经费严重不足,让这个国家今后在使用半导体方面能够开拓的领域有限。

这些该是铠侠最终不能在日本获得市场上的成功的主要背景。

2019年到2023年的5年时长中,从铠侠的销售看,2021年达到高峰的15265亿日元(约723亿人民币),但到了2023年基本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只有10766亿日元了(约510亿人民币),而且2023年营业利润、纯利润均出现了亏损,其中营业利润亏损2464亿日元(约117亿人民币),纯利润亏损2374亿日元(约113亿人民币)。5年累计实现的营业利润为548亿日元,在纯利润方面的亏损高达1103亿日元(约52亿人民币)。

铠侠销售量的推移(笔者制表)

这样的营业成绩、盈利能力大大地影响着铠侠上市后的股价。

要知道铠侠从东芝剥离出来的2017年,东芝在当年9月28日与以美国的贝恩资本(Bain Capital)为中心的并购企业Pangea签订的是用2万亿日元转让铠侠的合同。

签约后,东芝从获取的2万亿日元中,拿出3505亿日元再度投资到铠侠中,让铠侠成为东芝、贝恩资本、豪雅(HOYA)、SK海尼斯、苹果(Apple)、金士顿科技(Kingston Technology)、希捷(Seagate Technology)、戴尔(Dell)等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出资的一家企业。

并购铠侠的2万亿日元中,1万亿日元为买家资本,另外1万亿日元为借款、企业优先股。对于买家来说,铠侠上市至少要获取1万亿日元,这才能保证并购不亏不赚。

优先股算是空头支票,借款则归银行账务,和买家无关。不计算损失的1万亿日元,如果只看铠侠在12月18日上市时,市价总额为7800亿日元的话,买家此时已至少损失了2200亿日元。

从铠侠上市前的财务报表看,融资款项为11113亿日元(约540亿人民币),优先股为3227亿日元(约157亿人民币),自我资本占比15.7%,这样的企业是否可以上市,本来需要东证严格审查,但在火烧眉毛的时候,也只能特办特批了。

铠侠上市至今的股价表现,参与并购的买家还在回本的路上

东芝在遭遇核电危机后,不得不通过切割最赚钱的半导体业务来填补亏空,但此次铠侠的失利,让东芝愈发缺少了重新振作的条件。

铠侠2022年、2023年每况愈下,2024年4月到9月,营业利润及纯利润均有所恢复,但也仅仅能够填补5年来的纯利润方面的亏空,距离给企业带来盈利,还有不少路需要走。

铠侠如此,正在建设中的Rapidus更加紧迫,日本半导体产业目前还看不到有哪些光明的前景。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