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南极土著】
1月13日,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出口管制规则终于揭开了面纱。168页的新规以“临时最终规则”形式发布,1月13日当天起生效,1月15日会刊登在《联邦公报》。公众在《联邦公报》刊登后120天内可以提交反馈意见。
我把该规则的结构总结为:管AI硬件(GPU等)+管模型权重。
一、管AI硬件
自2022年1017规则以来,所有对AI芯片的出口管制,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对AI的管制在硬件领域的体现。两年过去了,大家看得很清楚: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打的是中国AI,战略目标是绝不能让中国先于美国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要管制的GPU的性能标准,本次规则里没有任何变化,和2023年1017规则保持一致,重点还是总处理性能、性能密度达到一定阈值的数据中心芯片,也是大模型训练最为倚重的硬件,具体而言:
3A090.a:
- 总处理性能为4800或以上;或
- 总处理性能为1600或以上,且性能密度为5.92或以上。
3A090.b:
- 总处理性能为2400-4800以下,且性能密度为1.6(包含本数)至5.92以下(不包含本数);
- 总处理性能为1600或以上,且性能密度为3.2(包含本数)至5.92以下(不包含本数)。
ECCN 4A090.a:控制计算机、“电子组件”和“部件”,其中包含的集成电路满足或超过3A090.a中的限制。
ECCN 4A090.b:控制计算机、“电子组件”和“部件”,其中包含的集成电路满足或超过3A090.b中的限制。
RTX5090显卡从发售伊始就被禁止出口至中国资料图
主要的不同是创新了管GPU的方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美国出口管制的传统逻辑,面向推出了一套面向全球的出口许可体系,把不同国家区分为三个等级的纺锤状结构:
(一)纺锤最上部,是美国最亲密的17个盟友(加上美国,可以用体制内经常用的“美西方”指代)。这些国家被新规称为“人工智能授权国家”,管制政策和以前基本没有变化。
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韩国、西班牙、瑞典、台湾地区
对“美西方”境内的公司出口(包括转口和国内转移),只需要提交一个声明,承诺不会把到手的GPU:1)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转卖给美西方以外的公司;2)转卖给美西方以外国家或地区设在美西方的子公司;3)以远程云服务形式向美西方以外的区域提供算力,用于训练大模型。
(二)纺锤最下面,是美国视为“外国敌手”的中国,以及其他美国武器禁运的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国家,管制政策也没有变化,还是最严格的推定拒绝。
(三)纺锤中间的大肚子,是上述两类之外的100多个国家,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沙特等。它们也是这次新规里AI硬件限制的重点,我简称为“中间国家”。
对“中间国家”的受控GPU供应,新规用“总处理性能”(TPP)划了两条线(关于何为TPP,我在去年4月“对美国更新半导体出口管制的分析及对未来的几个判断”一文中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
一条线是向单个“中间国家”的公司出口26,900,000TPP(大约1700块GPU),在该范围内的GPU出口适用“低处理性能”许可例外(完全不管)。美国觉得,绝大多数芯片交易属于这种“少量GPU采购订单”,这种量级的芯片采购远低于训练最先进AI模型需要的数量,一般很多是那些大学、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出于研究需要下的订单,这类的没必要管。
另一条线是GPU国家配额,设定为2025年至2027年向“中间国家”累计出口 790,000,000TPP(每个国家约5万块GPU):从2025年一季度起算一直到2027年四季度,加起来就只能买这么多。2025年以前卖出去的、因为GPU丢失、损坏、故障、搬迁和转售等损耗的TPP,不算在里面。如果进口GPU是为了研发、生产或存储,且不会转运给中国等禁运国家,原则上也不占用配额。
数据中心维基百科
美国政府认为,两年累计5万块的配额,能确保这些“中间国家”的公司开发出一些模型,获得经济收益,但用这点算力训出来的模型始终会离美国的先进大模型差着一个级别。同时,这样还能确保美国公司和技术“给这些国家的政府、医疗保健行业和当地企业提供服务”(说得像是灯塔国的恩赐,实际意思是还能继续赚这些国家的钱)。
如果超出5万块的配额,再往这些国家出口就是“推定拒绝”(默认不能卖)。BIS会和国务院、能源部、国防部一道每年审查后续几年的配额情况,决定要不要提升或者降低配额。
这些国家可以跟美国签署一个政府间协议,给美国提供“国家安全保证”,承诺进口这些GPU一定会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这种情况下,GPU配额能翻一倍(10万块)。BIS会在新规里明确列出这些国家。
这种一看就是美国国务院出的主意,还是拜登政府的对华“多边围堵”路数。川普第一任期也搞过,美国2018年出了个“云法案”,授权美国政府从美国世界各地的云服务商调取存储在他国的数据。这显然损害他国数据主权,美国怕其他国家不高兴,在“云法案”里塞了条规定,说如果你跟我签个协议,你也可以调存在美国的数据。
这是分化“中间国家”的策略,和美国签的协议属于有国际法效力的条约,能想象到里面几乎一定会有这些要求国家跟随美国出口管制、反向投资审查、支持美国的“民主AI”国际标准等。这借鉴了美国一些智库提的建议,用“我手里有GPU”逼其他国家追随美国限制中国、支持美国主导AI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权。
对“美西方”在海外的公司和“中间国家”的公司,新规设置了两类“数据中心经验证最终用户”,允许它们申请相关的认证,拿到认证就能买更多的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