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显】

上周,香港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决定解散全党,将举行会员大会表决。按照程序,400名会员中最少要50人出席,并至少75%出席人士投票通过,便会正式解散。整个流程大约需时1一年,方可完成。

对于此事,香港有传媒以“恶贯满盈”、“大快人心”等词汇以作形容,可见香港民主党不得人心。

1984年,中国和英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回归祖国日开始倒数,并在明年成立了“基本法起草委员会”。

1986年,香港民间上百个政治团体在位于九龙红磡马头围道鹤园角的高山剧场举办第1次“高山大会”,就未来政制问题作出讨论,要求回归前至少有半数立法局议席由直选产生,以及回归后普选行政长官,并向港英政府和“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施压。

其后,这伙人以此“高山大会”为基础,成立了“民主政制促进联委会”,领导者就是两位基本法起草委员,司徒华和李柱铭。

司徒华(右)和李柱铭(左)资料图

司徒华生于1931年,职业是教师,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参加“争取中文为法定语文运动”,发动教师罢工反对削减文凭教师薪酬,以及向廉署投诉政府资助学校管理不善的“金禧事件”等社会运动而声名大噪。

早在18岁,司徒华就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也即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很明显,无论是对抗港英政府,抑或参与左派组织,都只是这位权力欲极强的政客视为获得权力的工具,他完全没有任何的忠贞性。因此,后来他企图申请加入共产党,被拒绝了,因而在其后滋生出反中、仇中的扭曲心理。

司徒华的政治实力,来自他在1973年成立的“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这个“反中乱港”的政治组织在2021年解散之前,有9.5万名会员,长期把持立法局/立法会的教育界功能组别议席,和社福界同是“反中乱港”集团的基本班子。

李柱铭出生于1938年,父亲是国民党中将李煦寰,当时是大律师公会主席,现为香港资历最深的资深大律师,在法律界享有崇高地位。

1990年,“民主政制促进联委会”和以律师为骨干的议政团体“太平山学会”组成了“香港民主同盟”,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政党。“太平山学会”成员何俊仁在2006年至2012年当上了民主党主席。

1994年,“香港民主同盟”和另一议政团体“汇点”合并,民主党正式成立。前立法会议员李华明,和现议员狄志远即为“汇点”出身。后者在2015年聪明地退出了民主党,避过了后来的灭顶之灾。

黎智英在1990年创办《壹周刊》,1995年,《苹果日报》创报。另一方面,彭定康在1992年来港,履任港英政府末代港督之职。黎被称为“汉奸”,彭则是“千古罪人”,两人的共同目的就是“反中乱港”,分别以政治力量、传媒力量、金钱力量支持民主党,民主党遂和西方势力连结一气,成为了西方打击中国、搞乱香港的工具。

2022年12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区域法院宣判,乱港分子、“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因欺诈罪被判处5年9个月监禁

仗着西方力量的加持,民主党稳稳地把持着香港第一大党的地位。1991年,尚是“香港民主同盟”的年代,籍籍无名、只有27岁、从政只有1年的律师涂谨申在李柱铭的支持下,成功选上了议员。甚至是当地盘判头的“粗人”曾健成,1995年代表民主党出选,居然也当选了,可知其选民完全是盲目投票。

在党内,李柱铭和司徒华的分工,前者是党主席,是精神领袖,也是和西方联系的桥梁,不时出席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场合,发表“港独”言论,以及要求西方制裁中国。至于司徒华,则是党鞭,专责党务,党内的领导阶层皆是他的门生。

司徒华不谙英文,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除了“反中”,和美西方并无共同语言。而且,他的行政能力极强,纵然与美西方合谋,也只是互相利用,在初期,西方人也无法像控制“壹传媒”般控制民主党。

“民主建港协进联盟”,简称“民建联”,是亲中政党,成立于1991年,回归后,迅速成为第二大政党,威胁着民主党的地位。

2006年,在美国和黎智英的支持下,余若薇、梁家杰、汤家骅、吴霭仪、陈淑庄等大律师成立了公民党。由于这“大状党”(按﹕“状”即“状师”,“大状”即“大律师”的俗称)的主要沟通语言是英文,同西方势力同声同气,不消说,也是美西方积极培养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当时已卸任了民主党主席的李柱铭,也胳膊往外翻,居然公开支持公民党。换言之,李柱铭不但是“汉奸”,还是民主党的“党奸”,为了美西方,不惜出卖并肩作战多年的党友。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