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
临沂:民间艺人排练非遗“龙灯扛阁”迎新春
近日,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社区的民间艺人在排练国家级非遗舞蹈龙灯扛阁。龙灯扛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发源并流传于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看文物世界的舞龙、观灯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民俗有云:“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意思是大年三十火要旺,寓意来年财旺、人旺、福气旺;正月十五要点灯,家中灯火通明,希望寓意这一年前途一片光明。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找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馆藏文物,有舞龙灯图案的瓷器,还有历朝历代的灯具,陪伴您共度元宵。清粉彩“百子闹龙灯”瓷碗,武汉博物馆馆藏文物百子闹龙灯,民间传统节日的缩影武汉博物馆馆藏的这件
竖着舞的龙灯你见过吗?国家级非遗——汉阳高龙舞新春
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2月8日夜,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道龙阳新村社区锣鼓喧天、群龙起舞。社区高龙队的队员们舞起9条国家级非遗项目高龙,队员们或头顶肩扛,或口衔齿托,表演叩龙、举龙、抖龙等高难度动作,高5米、重达30公斤的高龙随着锣鼓声上下翻飞。据悉,汉阳高龙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汉阳区江堤乡、永丰乡及蔡甸区部分地区。高龙的舞法与其他龙灯不同,属于竖式舞法。2008年,汉阳高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就在那个有龙灯的地方!
正月十五元宵节,舞龙队发起人熊松宏已经回到了上海,坐在自己经营的小超市里,拿出手机,点开老家同伴们发来的“神龙升天”的视频——“神龙”和龙灯被堆放在村口的小河边,在隆重的祷词和祭奠后,“神龙”在大火中“升天”了。这是一年一度的仪式,象征着辞旧迎新。“今年因为有事提前回上海了,没能送‘神龙’上天,很遗憾,但又觉得很圆满!”那一刻,熊松宏的眼睛有点湿润。就在春节前夕,老家一群常年在外的年轻人,突然要组
文化中国行·镜头里的非遗年丨“施秉龙灯”闹新春
2月6日,舞龙队伍在施秉县城内表演。今年春节期间,施秉这座位于贵州省东部的小县城热闹非凡。象征着幸福、安康的数十条“亮龙”游走于小城的街巷。在施秉县的街道上,群龙在舞龙队员的手中上下翻腾、蜿蜒游走,男女老少随龙而动,祈愿安康。舞龙活动进行到高潮处,人们点燃鞭炮、嘘花,舞龙者在火海中跳跃奔腾,蔚为壮观。这就是“施秉龙灯”。2024年12月,“施秉龙灯”被列入贵州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