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

‌“中华龙腾·封坛祈愿”大型文化活动在南宁柳沙半岛公园举行

3月1日,正值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南宁市柳沙半岛公园内的游天府,迎来“中华龙腾·封坛祈愿”大型文化活动。活动现场 欧阳钢桥供图活动特邀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敲钟,以传统仪式宣告春耕季节到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活动期间,安排了敬香、撞钟、朗诵、击鼓、封坛仪式,设置了非遗黄酒品鉴、龙鳞美食制作、香囊佩戴等环节,让参与者亲身体验“龙抬头”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 欧阳钢桥供图此次活动由广西壮

“龙抬头”将至 200盏特色灯笼点亮文化传承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1日电 (记者 陈峰)2月28日晚,在“二月二,龙抬头”即将来临之际,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在校园里举办了一场以“龙腾盛世 抬头迎春"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喜迎传统节日。舞龙舞狮、非遗小吃、文艺表演、文创集市……鸿德校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夜幕降临,“灯火游园会”便开启了另一番景象。明镜湖畔,200多盏由鸿德教育系学子制作的由非遗“剪纸”与“花灯”结合特色灯笼构成了一道风景线,现场气氛

二月二 “龙抬头” 红红火火“转九曲”

3月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不少地方喜称“龙抬头”。在陕西延安甘泉县下寺湾镇龙咀沟村,一系列民俗活动热闹开展,其中“转九曲”活动尤其热闹。在横、竖各19行杆子组成的“九曲连环阵”,365盏红灯笼高悬,游客穿梭其中,祈愿平安长寿。作者:孙正好 白腾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秀我中国|二月二 金龙腾挪翻飞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广东多地上演舞龙巡游,从白天到晚上,金龙腾挪翻飞,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文化盛宴。记者:李思佳包装:许晓梦、付可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这个“二月二”,为老民俗注入新内涵

■ 本报见习记者 李顾珵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在我国各地都有“剃龙头”的传统习俗,剃发“焕新”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年3月1日,北京多家理发机构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温情。非遗理发活态传承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老字号国营理发店,四联美发始终以匠心精神守护传统技艺。自2014年将“拱三茬”“手盘扁卷刷波浪”“绞脸”等传统理发项目申请

“二月二,龙抬头”指的是啥?

“‘龙抬头’源于我国古人对东方天空中群星形象的浪漫想象。”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我国古代将天球赤道和黄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宿,按方位可分为东、南、西、北四宫,也称“四象”,分别是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龙抬头”天象中的龙,指的就是东方苍龙。依此划分,每宫包含七个星宿。东方苍龙包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形态上看恰如一条巨龙:角宿如龙头,亢宿似脖颈,

“二月二,龙抬头”,德州市民理发、吃豆讨彩头

大众网记者 张凤帅 德州报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一个充满希望与能量的日子,它如同一个起点,一个入口,由此进入一个宽广的充满期待的新的一年。人们在这一天,都有“剃龙头(理发)”“吃‘料豆’”等习惯,以求辞旧迎新,带来好运。3月1日,记者走访德州两家商超和三家理发店发现,超市各色“料豆”早早上架,尤以“炒黄豆”“炒青豆”等经典口味最受欢迎;理发店

“春回二月二 暖心伴银龄”——黄河口镇新营村开展爱老助老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兆头。”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黄河口镇民政办联合新营村在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一场有温度的爱老助老活动。本次活动共服务老人60余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活动中,志愿者们热情高涨,有的负责准备馅料,有的专注于擀面皮,还有的耐心包包子。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老人们也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纷纷参与其中,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原来“龙抬头”是一种天象!今夜上演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古人在这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纳祥转运。“龙抬头”其实是一种天象,与古人观测星辰运行和农耕文化有关。据北京天文馆古天文研究中心介绍,上古时代,天文学家以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宿作参照,观测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行轨迹,二十八宿也就成为中国古代观星的一个核心坐标体系。北京天文馆古天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孙梦婷:我们将二十八宿与东南西北四方的四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