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差

日本去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近30万亿日元 系1985年以来最大值

日本财务省10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为292615亿日元,是自1985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值。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日元贬值下贸易赤字缩小,投资收益增加和赴日游客消费增多。(总台记者 林博翰)来源:央视新闻

日本2024年经常项目顺差创新高

中新社东京2月10日电 (记者 朱晨曦)日本财务省10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4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比上一年增加29.5%,为29.26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52日元),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受益于贸易逆差缩小以及日元贬值背景下海外投资收益大幅增长,2024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比上一年增加6.67万亿日元。货物贸易方面,得益于半导体等电子部件出口形势良好,出口额增长4.5%至104.8

韩国2024年贸易顺差额达到990.4亿美元 为2023年三倍多

【韩国2024年贸易顺差额达到990.4亿美元 为2023年三倍多】财联社2月6日电,韩国银行(央行)6日发布的初步核实数据显示,2024年12月韩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123.7亿美元顺差,创下历年同月最高纪录。全年顺差额达到990.4亿美元,为2023年(328.2亿美元)的三倍多,超过央行曾提出的全年顺差预期(900亿美元)。

中方行程有变,去了一个特殊地方,用行动告诉欧盟一个道理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角,国土面积仅45.9万平方公里,人口3780万人,并不算是一个地区性的大国。但是在中欧围绕电动汽车关税问题纷争不断的当下,摩洛哥的意义就凸显了出来。摩洛哥的地理位置接近欧洲,它也凭借着这一优势,成为了阿拉伯国家里,为数不多的与欧盟和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这意味着在欧盟与美国纷纷对中国设立起贸易壁垒的当下,加大对摩洛哥的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关税。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1

2024年12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3%

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24日公布2024年12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2024年12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8893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货物贸易出口24049亿元,进口17440亿元,顺差6609亿元;服务贸易出口2986亿元,进口4418亿元,逆差1433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2246亿元,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903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

给菲律宾撑腰后,鲁比奥又来挑拨中越关系

当地时间1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在一份声明中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当天同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裴青山通电话,鲁比奥讨论了地区问题,包括所谓“中国在南海的侵略行为”。 声明还称,两人共同庆祝了美越建交30周年以及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下取得的进展。在赞赏两国经济合作的同时,鲁比奥“鼓励越南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越南方面发表的新闻稿则提到,鲁比奥欣然接受裴青山的邀请,表示希望尽快访问越南。 越南

白宫:特朗普邀请莫迪下周访问白宫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月3日,一名白宫官员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已邀请印度总理莫迪下周访问白宫。 当天早些时候,美国一架军机起飞,将被驱逐的非法移民送回印度。 1月27日,特朗普与莫迪通话时谈论了移民问题,并强调印度采购更多美国制造的安全装备以及公平双边贸易关系的重要性。 路透社指出,印度渴望加强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并使其公民更容易获得技术工人的签证。此外,印度也希望避免特朗普曾威胁的对印加征关税。

万亿美元顺差!中国刷新人类历史记录,越打压越强?西方彻底破防

海关署最新数据出炉,202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消息一出,欧美政客和媒体就炸开了锅。法国新任总理贝鲁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忧心忡忡地提到这一壮举时,声称中国“计划了10年,只为取代欧洲工业”。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限制和打压非但没起到作用,反而让中国制造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这近1万亿美元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又是凭什么实现这场“逆风翻盘”?一份前所未有的成绩单近万

原创 中方行程有变,去了一个特殊地方,用行动告诉欧盟一个道理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角,国土面积仅45.9万平方公里,人口3780万人,并不算是一个地区性的大国。但是在中欧围绕电动汽车关税问题纷争不断的当下,摩洛哥的意义就凸显了出来。摩洛哥的地理位置接近欧洲,它也凭借着这一优势,成为了阿拉伯国家里,为数不多的与欧盟和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这意味着在欧盟与美国纷纷对中国设立起贸易壁垒的当下,加大对摩洛哥的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关税。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1

原创 万亿美元顺差!中国刷新人类历史记录,越打压越强?西方彻底破防

海关署最新数据出炉,202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消息一出,欧美政客和媒体就炸开了锅。法国新任总理贝鲁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忧心忡忡地提到这一壮举时,声称中国“计划了10年,只为取代欧洲工业”。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限制和打压非但没起到作用,反而让中国制造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这近1万亿美元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又是凭什么实现这场“逆风翻盘”?一份前所未有的成绩单近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