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AI看聊城|Deepseek眼中的非遗聊城: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在山东省聊城市,葫芦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的艺术品。手握几把刻刀、一支圆规和一支铅笔,省级非遗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传承人王树峰正俯身雕刻一枚葫芦,刻刀游走间,纹样渐次浮现。从事葫芦雕刻二十多年来,王树峰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葫芦雕刻,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坚守,更是聊城非遗在新时代破茧成蝶的缩影。文化基因库里的千年回响作为黄河文明与大运河文明交汇的“双十字”枢纽,聊城孕育出独特的非遗谱系。目前全市拥

我的铁路风景:非遗灯火照新程 元宵佳节新图景

当元宵节的花灯与非遗文化在列车上交相辉映,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之旅就此展开。在首个非遗文化节期间,列车上丰富的元宵节活动,不仅为乘客带来了欢乐,更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列车启归途,这个平日里承载着千万旅人奔波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了一座流动的文化传承殿堂。以列车为台,演绎非遗文化的精彩传奇。列车内,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此外,传统的猜灯谜活动也热闹非凡,谜面涵盖历史典故、民俗

@所有人丨快来晒晒“我们的非遗中国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2025年蛇年,我国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人民图片携手人民视频,诚邀广大网友,用您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晒晒“我们的非遗中国年”。用图片、视频和简要文字,分享新年团圆的喜悦,传递新春祝福,传承传统文化,共迎首个非遗春节

垦利区:“花式宣讲”赶大集 声声入“耳”更入“心”

“走啊,一块赶大集去喽……”近日,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和欢快的歌声,垦利区“黄河大集”新春季暨“瑞蛇迎春 乐购永安”年货节在永安镇黄河口盐碱地特色农品展销中心热闹开市,年货大集上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摊位依次排开,年味儿也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蔓延开来。步入永安镇黄河口盐碱地特色农品展销中心,各类传统年货摆放得井然有序,精致的传统年画、红彤彤的春联、各式各样的农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在琳琅满目的年货摊位间

春运旅途上的“文化味儿”

1月18日,在K457次列车上拍摄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车厢”主题活动现场。1月18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客运段海口车队在行进的K457次列车上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车厢”主题活动。列车乘务人员同旅客一起开展写春联、剪纸、文艺表演、游戏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春运旅途增添了不少“文化味儿”,温暖回家路。新华网发(唐美 摄)

文化中国行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里的“山东年味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2025年蛇年,人们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这也是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后的第一个长假。首个世界版非遗年该怎么过?不少人已经着手计划。“非遗热”让年味儿更浓年关将至,济南市非遗面塑传承人郑军变得忙碌起来。一件件醒狮、蛇元素等面塑作品在她指间诞生,活灵活现。精巧、细腻的面塑一亮相,年味儿又更浓了几分。面塑,顾名思义,便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用手和塑刀等简单工具来塑造

山东唱响“好客山东”迎宾大戏,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享受节日之乐

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假期第四天,山东省唱响“好客山东”迎宾大戏,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享受节日之乐。全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当日接待游客360.9万人次,营业收入17445.5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3%和4.5%。全省16家5A级旅游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01.89万人次,同比增长9.8%。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当日服务47.78万人次,同比去年假期当日增长19.25%。文旅促消费措施效应凸

第一个非遗春节,非遗市集、文创等成北京文博亮点

今年春节,北京市博物馆接待服务观众239万人次,同比去年基本持平。记者注意到,除了常规的展览,今年的博物馆还紧扣非遗主题,推出年画展、非遗体验区、非遗市集、民俗非遗活动等。文创销售也在春节期间持续发力,汇聚30余家博物馆的“爆款”文创产品亮相,还有春晚特别纪念版文创限量发售,将观众的购买热情推向高潮。亮点1:博物馆京津冀三地大联动,营造过年氛围申遗成功的首个春节,京津冀三地博物馆展览持续上新,共计

文化消费走热折射需求之变(每月消费观察)

文化消费走热折射需求之变(每月消费观察) 王  珂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6日第 19 版) 南京秦淮灯会点亮夜空,上万只非遗花灯下人头攒动;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里,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排队体验“唐宫夜宴”;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高涨,票房接连创造新纪录……开年以来,文化元素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融入消费市场,成为消费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2月份,在春节消费带动下,市场活力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