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英歌远赴德法,醒狮舞进联合国……广东非遗燃四海

当地时间1月29日(大年初一)15时,节奏明快的锣鼓声在德国哈瑙市自由广场响起。来自汕头潮阳的西门英歌队队员们身着盛装,挥舞整齐划一的木槌,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成为巡游队伍最亮眼的一道风景线。柔中带刚的女子英歌,粗犷豪放的男子英歌,以豪迈矫健的舞姿博得中外观众的热烈掌声。去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迎接首个“

流动的非遗艺术 一年一展的酥油花精美绝伦

每年正月十五,正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的酥油花一年一展的时候,精美绝伦的酥油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酥油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西宁市湟中区展出的酥油花作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人物造型惟妙惟肖,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总台记者 马志原)

内联升:百年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很多中华老字号品牌不仅是中国商业发展的缩影,更是许多中国传统技艺的见证。它们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也连接了无数人的记忆。让我们走进其中一家中华老字号品牌——内联升,一起去探索足尖的国家级非遗技艺。记者:解文韬、陈泽鹏、高菲菲、谢晗编辑:胡锦文、李依维(实习)、宋依莹(实习)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纪录电影《寻遗记》签约仪式在东莞举办

2月15日,“非遗传承·光影共生”活动暨非遗主题纪录电影《寻遗记》签约仪式在东莞举办。非遗、影视领域从业者、专家共同探讨非遗与电影产业的创新融合路径。非遗纪录电影《寻遗记》将立足于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影视语言挖掘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打造“莞遗”IP。电影由东莞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白影业有限公司共同出品,计划于2025年5月在东莞开机,2027年前完成制作。“《寻遗

活力满、消费旺 春节消费市场刮起"非遗风"

从冰雪奇缘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去北京地坛逛新春庙会,到安徽歙县观鱼灯巡游,听河南的豫剧,赴山西忻州看一场打铁花……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年味浓、活力满,消费旺。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春节假期8天,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再创新高!“非遗”唱主角,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历史的文明与辉煌,各种非遗活动,让年

文化中国行 | “龙腾蛇舞 独占鳌头” 三亚民间龙王祭俗非遗活动周启幕

2月25日上午,备受期待的三亚民间龙王祭俗非遗活动周在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正式启幕。为期一周的活动将带领游客领略海南独特的非遗文化和民俗风情,其中,南海龙王庙会作为活动亮点,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本次非遗活动周以“龙腾蛇舞,独占鳌头”为主题,旨在深入挖掘和传承海南民俗文化,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南海龙王庙会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呈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非遗展示,传承民俗文化庙会

驻华使节组团感受“非遗版”春节 打卡特色“年味儿”

中新社廊坊2月8日电 题:驻华使节组团感受“非遗版”春节 打卡特色“年味儿”作者 赵丹媚 翟羽佳 宋敏涛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节日吸引越来越多世界目光。2月7日下午,来自冰岛、保加利亚、卢森堡、丹麦等11个国家的25名驻华使节到河北廊坊参观考察,打卡特色“年味儿”。写毛笔字、品元宵、看民俗表演……在廊坊国际年货节上,新

各地文旅“花式”出招 首个“非遗春节”带火新中式旅游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新中式”旅游在这个假期格外火爆,非遗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展现出了极高的人气。各地文旅也“花式”出招,围绕非遗推出了市集、演出、展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新中式”旅游新在哪里?“新”与“中式”又如何结合?这两年,国风热度不减,如何看待新中式游的火爆?各地推出中式游、文化游、民俗游,如何提升“新中式游”的旅游质量?安徽黄山:鱼灯跃金龙舞 非遗表演祈福迎新这个假

“年货经济”热潮涌动 “烟火气”升腾绘就生动节日画卷

央视网消息:临近春节,挂灯笼、贴春联、买年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寄托着人们对新春的美好愿望。在广西南宁市上海路年货交易市场里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春联、糖果及装饰挂件摆满各个摊位,市场里弥漫着浓厚的年味。丰富多样的春联、大红灯笼、年味装饰挂件摆放在店铺的显眼位置,带着对新春的期许,络绎不绝的消费者前来挑选心仪的“年货”。记者了解到,在南宁,眼下市场里的各类节日商品价格平稳,较往年同期没有太大差别。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