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

新华解码|到农村买房建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两个“不允许”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题:到农村买房建房?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两个“不允许”新华社记者胡璐、黄庆刚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步伐扎实推进,如何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中央的要求非常明确,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两条政策底线必须守住、

中山市东凤民乐社区:增幅近五成!“工改”推动集体经济飞跃

南都讯 记者刘贤沛 累计拆除整理低效用地超180亩,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6045万元、同比增幅达47.7%……2月6日,中山市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东凤镇民乐社区党委书记麦国锐在大会上汇报了民乐社区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升级工作情况。实现“低效地”向“高产田”转变民乐社区地处东凤镇中心区,常住人口7019人,辖区内有企业735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开发,大多数企业都在早期建设的低效锌铁棚中成长

25句话速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最新“知识点”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正式发布,全称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文件要求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那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内容是什么、最新提法有哪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举措是什么,新京报为读者迅速梳理出一个“25句话”的关键“知识点”,供大家先睹为快

新春走基层|从“养猪村”到“零碳村” 一个浙江乡村的绿色蜕变

从“养猪村”到“零碳村”,10年来,浙江省海宁市长啸村从一个曾经以养猪闻名的村庄,如今已蜕变为一个绿色低碳的“零碳村”。通过建设“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长啸村不仅实现了从养猪到种菇的产业转型,还成功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和村民收入的提升。如今,长啸村的光伏发电系统已覆盖全村居民生活用电,该村也成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村。与此同时,通过打造“零碳公园”和研学基地,长啸村吸引了

从贫困村到“明星村” 兴山县咸水村蹚出富民强村路

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20日电题:从贫困村到“明星村” 兴山县咸水村蹚出富民强村路作者 杨自林 王钰琪 田甜一大早,兴山县古夫镇咸水村村民老王驾驶着旋耕机,在蔬菜大棚的地里来回穿梭着,为即将下种的青椒、茄子等蔬菜做准备。大棚占地5000平方米,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大来源。咸水村村民为即将下种的青椒、茄子等蔬菜做准备。 2024年,地处三峡库区鄂西腹地的咸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4万元。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

藏历新年前 西藏左贡县亚中村农牧民收到197.22万元分红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26日介绍,在藏历新年来临前,该县田妥镇亚中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一年一度的分红大会。现场,全村农牧民共领取、兑现分红资金及物资197.22万元(人民币,下同)。左贡县官方介绍,亚中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砂石厂和半自动砖厂,2024年实现每户分红资金9000元,共计191.7万元;此外,该合作社还在田妥镇农贸市场经营房屋租赁,2024年实现每户分红资金246.42元,共计5.

​以改革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新改革 兴农村综述

在惠州市惠东县,撂荒三十余年的盐碱耕地摇身一变成为“希望田”;在江门蓬江区,曾经猪粪满地的良溪村,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广州市花都区,三甲医院全域覆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在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兵支书”黄文剑带领村民种植化橘红,走上乡村振兴之路······实施“百千万工程”两年多来,广东各地通过集成式改革攻坚克难,策马扬鞭,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向土地要效益,发展壮大农

云南高质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鸣笛声响,一列载满旅客和农特产品的“复兴号”动车穿过雪域高原,向南驶进。2023年11月,丽香铁路通车,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一年多来,我们的松茸、当归等农产品搭乘列车走出高原,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香格里拉市藏族青年扎史七林说。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