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

广东省财政厅:2025年起全省一盘棋推进零基预算改革

南都讯 记者卢婉珊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日广东省财政厅在《中国财政》上发表了题为《广东:抢抓先机谋划三项改革积极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文章。据介绍,广东省财政厅找准零基预算、财政体制、财政管理三方面改革切入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破题开局。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通过预算优化调整,腾出资金超100亿元从2025年预算编制开始,广东省一盘棋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优化财政

云南高质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鸣笛声响,一列载满旅客和农特产品的“复兴号”动车穿过雪域高原,向南驶进。2023年11月,丽香铁路通车,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一年多来,我们的松茸、当归等农产品搭乘列车走出高原,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香格里拉市藏族青年扎史七林说。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

中山市东凤民乐社区:增幅近五成!“工改”推动集体经济飞跃

南都讯 记者刘贤沛 累计拆除整理低效用地超180亩,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6045万元、同比增幅达47.7%……2月6日,中山市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东凤镇民乐社区党委书记麦国锐在大会上汇报了民乐社区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升级工作情况。实现“低效地”向“高产田”转变民乐社区地处东凤镇中心区,常住人口7019人,辖区内有企业735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开发,大多数企业都在早期建设的低效锌铁棚中成长

新春走基层丨小村焕新颜,临清这个村让乡愁有了新寄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唐学钰1月29日(大年初一)上午,临清市金郝庄镇栗官屯村召开2025年新春茶话会。茶话会以“谈谈我家乡,畅想新未来”为主题,邀请已返乡的莘莘学子、创业新青年、企业高管等在外人才,齐聚一堂,见证家乡的发展,共谋家乡的未来。村支部书记贾国军向大家汇报了栗官屯村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村庄变化。过去的一年,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在支部班子和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临清市民心惠众农

安徽合肥:肥西丰乐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共富喜分红

2025年1月21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蒋岗村组织开展第一次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干部群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红利,共话丰乐镇未来发展美好前景。(分红大会开场舞蹈)分红现场,气氛热烈喜庆,村民代表们早早来到现场,蒋岗村党支部书记徐中洋通报了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和2024年收益情况。村民代表兴高采烈地拿到分红的现金。大家高兴地在一起谈论着村集体经济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新疆库车:独库公路上的小山村分红了

1月25日,在新疆库车市阿格乡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冰雪乐园相得益彰的是,村民们对账、签字、领钱……年度分红大会的火热场面。村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图为群众领取分红 (阿依努尔·塔依尔 摄)“我们的收益一部分用于村集体经济扩大再生产与资源开发,一部分用于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剩余部分按股权分红……”大会介绍了2024年康村产业收入和运行状况,展望了2025发展愿景

​以改革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新改革兴农村综述

在惠州市惠东县,撂荒三十余年的盐碱耕地摇身一变成为“希望田”;在江门蓬江区,曾经猪粪满地的良溪村,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广州市花都区,三甲医院全域覆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在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兵支书”黄文剑带领村民种植化橘红,走上乡村振兴之路······实施“百千万工程”两年多来,广东各地通过集成式改革攻坚克难,策马扬鞭,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向土地要效益,发展壮大农

激活“人、地、钱”三大要素!揭阳推动集体经济增效和群众增收

1月17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地市专场记者会,揭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支光南介绍揭阳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揭阳地处粤东,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对此,支光南表示,揭阳鼓励支持榕城区先行先试,围绕激活“人、地、钱”三大要素,推动集体经济增效和群众增收。激活“人”方面,通过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加强乡村能人培养、用好驻村帮扶力量等方式,有效破解人才不足问题。激活“地”方

新春走基层|从“养猪村”到“零碳村” 一个浙江乡村的绿色蜕变

从“养猪村”到“零碳村”,10年来,浙江省海宁市长啸村从一个曾经以养猪闻名的村庄,如今已蜕变为一个绿色低碳的“零碳村”。通过建设“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长啸村不仅实现了从养猪到种菇的产业转型,还成功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和村民收入的提升。如今,长啸村的光伏发电系统已覆盖全村居民生活用电,该村也成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村。与此同时,通过打造“零碳公园”和研学基地,长啸村吸引了

新春走基层|从养猪到种菇,一个乡村的绿色蜕变

新华社杭州2月3日电(记者林光耀、郑可意、刘铭翔)走进浙江省海宁市的长啸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沿途随处可见可爱的蘑菇卡通形象。在村子西侧占地107亩的食用菌基地里,44岁的菇农许益民正忙着收拾自家的菇房,为开春的蘑菇种植做准备。蘑菇虽小,价值不低。这个食用菌基地每年可生产食用菌180万棒,年产值1500余万元。也正是这个食用菌基地,帮助长啸村完成了从“养猪村”到“零碳村”的绿色蜕变。图为长啸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