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

CNN:大批“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让中美民众史无前例地联系在一起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眼看就要摁住TikTok,持续对华打压的美国突然发现,另一款中国应用程序小红书又冒出头。连日来,大量反对TikTok禁令、自称是“TikTok难民”的美国网民,不仅使其下载量在应用商店内飙升,还在中美两国民众之间催生出“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1月14日注意到,小红书确实为中美两国网民创造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互动平台”。“这可能是一个历史性

TikTok“难民”涌向小红书,美国有人急了:数据不在美国,威胁更大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随着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美国网民涌入,另一款中国应用程序——小红书,也被美政客盯上了。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月16日报道称,一名美国网络安全专家炒作称,由于小红书的数据和服务器都在中国,并不在美政府监管视野内,这款应用程序可能代表着“更大的威胁”。还有美国官员放话,小红书可能会像TikTok一样面临“不剥离就封杀”的最后通牒。 CBS注意到,小红书成

热搜第一!第一批学会中国菜的“Tiktok难民”交作业了,还有外国友人闯入面食赛道

随着大批“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变成了不同国家民间交流平台。不少外国网友开始学习中国菜,做鸡蛋羹、做面食,还有热情的中国美食博主也贴心地发布中英文双语视频教程,教外国网友厨艺。外国网友们迫不及待地秀成果,1月18日,“第一批学会中国菜的人交作业”一度冲上小红书热搜第一。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湖南博主“群子的饭”经常在小红书发布一些制作中国美食的视频。近日,她发布的鸡蛋羹制作视频获得了不少“T

蒋宏达:美国网民的小红书大迁移,是否会成为一场数字冷战与文明冲突?

美国TikTok用户大量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由此促成了一场“中美民间大交流”。很多美国网友也由此看到了一个和他们在宣传中看到的不一样的中国。 在本文作者看来,这场“数字大迁移”背后,是美国起源故事和美国精神的数字化展现,也由此可能带来数字化的文明冲突,但鉴于中华文明强大的韧性,这批“数字难民”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有可能被同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蒋宏达】

观澜亭|“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远不止一场“赛博狂欢”

随着TikTok在美国禁令生效时间的逼近,一大批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平台,使其一跃成为美区App Store免费排行榜第一的应用。数据显示,仅在“tiktok refugee”话题下,笔记数量已从1月13日下午的2000多条激增至超过6万条,总浏览量突破4012万,引发超120万的讨论量。“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自称“TikTok 难民”的美国用户在小红书平台PO出几张照片或生活视频,进行自我介绍,即

原创 月球没有嫦娥,却有以色列探月失败,留下的“太空难民”水熊虫

了解月球的都知道,真实的月球没有吴刚和嫦娥,只有一望无垠的月球坑。月球的环境难以诞生生命,但月球上却有可能存在一群“太空难民”——水熊虫。要知道,月球没有氧气,水熊虫是如何前往月球,如今它们还活着吗?水熊虫是一种缓步动物门生物,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身影存在。和人类不同,它们的生存不挑环境。无论是寒冷的北极、酷热的沙漠,还是在潮湿的土壤,以及缺少氧气的海里,它都能够找到苔藓、海草等食物活下来。这种动

原创 别再盯着俄乌了,24小时内超100次袭击!以色列这次真闹大了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近日表示,该国将重新开放东南部哈塔伊省毗邻叙利亚的亚伊拉达厄过境口岸,以方便土境内叙利亚难民返回家园。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数百万叙利亚民众逃往邻国土耳其、伊拉克、约旦、黎巴嫩等寻求庇护。据土耳其官方统计,在土境内有近350万登记注册的叙利亚难民。土耳其政府于2013年关闭与叙利亚接壤的过境口岸,以防止叙利亚难民涌入土耳其。近期,关于接纳叙利亚难民的讨论周一开始在欧洲再次

多邻国:学中文的美国人数量大增216%

知名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1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13日期间,美国的汉语普通话学习者数量较上一年同期增长近216%。 此前受美国政府威胁关闭TikTok的影响,2025年1月13日以来,大量定位在美国的用户涌入小红书,并纷纷发帖自称“TikTok难民”。许多美国用户在帖中都表示“愿意尊重中国社区的语言和文化”,将在翻译工具的辅助下尽可能使用中文和中国网友交流。

美媒:中美网民共同完成了对美国政府的欢乐嘲弄

“用脚投票”的“TikTok难民”们大举涌入小红书,无疑是2025开年最引人注目的互联网奇观,你几乎每天都能在主流西方媒体上看到相关报道。从乖乖缴“猫猫税”的美国网民,到戏称自己为“你的中国间谍”的小红书用户,这场原本源于政治的“社媒用户大迁徙”,俨然成了一场中美之间罕见的民间大联欢。 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文化版评论作者阿曼达·赫斯(Amanda Hess)撰文讲述她体验使用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