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取暖神器”背后的安全陷阱(民生探针) 徐 骏作(新华社发)内容来源: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开栏的话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做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所需。“探针”一词原用于医疗科技领域,是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老人错付“真心”被骗百万元 警惕“网络交友”陷阱 如果与你素未谋面又“无话不谈”的网友,声称自己是“联合国工作人员”,并向你提出需要帮助,你会相信对方吗?家住深圳的郝女士(化名)就被这样的诈骗分子迷惑,掉入了为她量身定制的陷阱,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被骗走上百万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2024年10月,70多岁的郝女士在某网络社交平台上偶然结识了一名男性网友,对方告诉郝女士,自己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现在正在国外当战地医生。神圣的职业光环、崇高的社会地位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羽绒服以次充好、先用后付却被办理贷款……这些消费陷阱赶快“避坑” 寒潮继续影响我国多地,甚至感觉穿上羽绒服还是不够暖和。感觉到冷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降温,另一方面也许是来自羽绒服的质量问题。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羽绒服虚假宣传问题备受关注。很多消费者反映:买回来的羽绒服有的用假羽绒“以次充好”,有的在充绒量上“信口雌黄”。不过大家不用紧张,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及时反映、及时维权,还是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据《20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潮评丨无良APP精准收割老年人!小心“适老化”被异化为流量陷阱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受访者提供给相关媒体的截图“只是点开看看,6分钟内被连扣730元!”近日,多人投诉葫芦时刻APP通过广告诱骗老年人。据红星新闻报道,一些老年用户在使用其他APP或网页时,因误触葫芦时刻的第三方广告链接,在未明确知情的情况下被扣除会员费用,单笔金额高达365元,甚至有人短时间内被重复扣款。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就已超200条,受害者多为对互联网操作不熟悉的老年人。老年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布声明 警惕冒名招生陷阱 据“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在社交平台有人以“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主办”“北京雁栖数学冬令营”等名义发布招生公告,使用所谓“图灵班”“菲尔兹班”等表述,造成相关公众误解。为此,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和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特联合声明均未委托任何机构、个人组织相关数学冬令营或培训课程 ,上述课程/培训信息与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和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无关联关系。请广大学生及家长关注清华 军事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35 浏览
数百人陷“免考包过”陷阱:短视频引流,收款后跑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商泽阳“15天简单拿证”“无须本人到场轻松拿证”……在一些网络短视频平台上,不时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广告,只需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帮你免试获得如教师、医师等各类证书。这类广告往往会吸引那些急于获取资格证书群体的关注。近日,一起涉及数百人的诈骗案件浮出水面。受害者们纷纷表示,在短视频平台上被诱导办理社会体育指导员证、教练员证以及运动员登记证书,最终却陷入了一场骗局。短视频称办证可申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黄金饰品陷阱多 消费选购有门道 黄金价格持续上涨,黄金饰品的消费热度也随之增长,然而,消费者在购买黄金饰品时却频频遭遇各种消费陷阱。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提示。了解商家资质和产品信息:在购买黄金饰品前,消费者应首先了解商家资质,查看商家营业执照、代理资质等证明材料,选择可靠的官方商铺进行购买,避免通过无资质商家、私人渠道或网络直播“代购”交易。同时,购买前应当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规格、型号、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15 浏览
(图表·漫画)新华视点|卖课套路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2月14日随着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近期市场上出现大批炒作DeepSeek概念的网络课程,更有卖课机构推出利用DeepSeek“搞钱”的“生财之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井喷式”的DeepSeek网课背后,存在一些利用技术焦虑“围剿”消费者的陷阱。新华社发 勾建山 作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非法集资 隐藏在暗处的“财富杀手” 非法集资,是未经金融管理部门许可或者违反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它就像一个伪装巧妙的陷阱,利用人们渴望财富增值的心理,用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等虚假承诺作为诱饵。在现实中,非法集资的形式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养老项目”的旗号,以提供高端养老服务、高额返利为幌子,骗似老年人的养老积蓄;还有人虚构“高科技项目”,声称掌握前沿技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