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

别抬头!老宅顶上的神秘“住户”大得让人头皮发麻

据阜阳消防消息2月3日安徽阜阳市太和县李兴镇一村民在自家老房子里发现了一个如“水桶”般的马蜂窝难以自行处置接到报警后,消防迅速前往消防员到达现场观察发现在距离地面约5米的地方有一个约50厘米长的马蜂窝无法确定是否还有马蜂在里面冬眠根据现场情况消防员穿戴好防护装备后先利用六米拉梯站在墙外用布袋堵住屋脊处孔洞防止有马蜂飞出随后消防员来到屋内用棉花对马蜂窝的两个主要进出通道进行封堵并滴注农药防止拆除过程

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村干部要主动靠前,注重与群众沟通的方式方法。”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阜阳颍州区九龙镇五坑村党总支书记闫永志就来到阜阳临泉县,给当地村干部上了一堂有关基层治理的培训课。闫永志长期在基层工作,逐渐摸索出一套基层治理创新做法——“四事四权”工作法,即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决策权,在强化基层治理上收到良好效果

赶大集,有“看头”也有“赚头”(新春走基层·假日市场看信心)

腊月里,年味浓。安徽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村民张殿兴起了个大早。他记挂着要参加一项重要活动——赶大集。在皖北农村,赶集是大事儿。闻集镇每逢农历单数日便有集,临近春节,大集愈发热闹。这次大集不一般。40家种植户带来自家新鲜草莓,现场比拼、现场售卖,张殿兴是其中之一。闻集镇党委书记王常亮介绍,草莓种植是当地特色产业,全镇草莓种植面积达2.4万亩,年产鲜果7万余吨,年产值超11亿元。“天仙醉”“红玉”“冰雪

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正式运营

中新网阜阳2月13日电 (胡晓炜 罗授洲 张强 赵强)13日,随着一列装载阜阳传统手工艺品柳编的81315次集装箱班列鸣笛启程,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正式运营。2月13日,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正式运营。胡晓炜 摄 总投资超60亿元的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项目,由阜阳市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定位为“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区域班列集结地、联动长三角与中原城市群的多式联运综合

新华全媒+|直击劳务输出大市阜阳春运返程热潮

民间素有“三六九,往外走”的说法,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奋斗历程的美好期许。安徽阜阳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大市,今年春运期间,阜阳铁路预计发送旅客人次创历史新高,节后返程客流保持高位运行。正月初九,跟随记者的镜头,一同走进阜阳西站,感受涌动的人潮,见证这一场充满希望的“新春大迁徙”。记者:何曦悦、胡锐、戴威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安徽:电网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开春以来,安徽电力工人抢抓春季有利天气,奋战在施工一线,确保电网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月26日,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阜阳阜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作业。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2月26日,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阜阳阜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2月26日,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阜阳阜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作业(无人机照片

2025中国年|回家的路:行李中有“家”有“福”,有作业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 “世界最大规模人口大迁徙”——春运已拉开帷幕。40天里,预计90亿人次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交织流动。华夏大地上,此刻“流动的中国”已具象化,这幅宏大的画卷真实且鲜活。无论来处,皆有归处。天南海北的人们,只有一个方向:回家过年。在熙熙攘攘的春运人潮中,每个人手中的行李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这些都交织出春运特有的画面。在他们手中,能看到有“家”的挂画,有“福”的日历,有玩偶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专列:务工人员的春运折射中国发展变迁

新华社合肥2月22日电题:从绿皮火车到高铁专列:务工人员的春运折射中国发展变迁新华社记者郭晨“再出发,归程一路是坦途。”2025年元宵节后,安徽阜阳西站候车大厅,熙熙攘攘的客流中传来阵阵歌舞声。一场由当地居民排演的欢送务工人员返岗的演出吸引不少旅客的目光。春运期间,这个车站迎接了一波又一波出行高峰。不远处,高铁G9263次“务工专列”的休息区内,车站工作人员正在一边给旅客送上红彤彤的围巾,一边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