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

人气高涨消费火热 “熊猫专列”何以“网红”

“熊猫专列”以“漫行中国,开往春天的列车”为主题的赏春线路。记者 张超群 摄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列列火车穿梭其间,它们不仅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更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桥梁。如今,名为“熊猫专列”的旅游列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和周到的服务,成为铁路部门盘活自身资源、助推文旅产业升级、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探索。这列火车,仿佛一条灵动的纽带,将散落各地的美景串联起来,为游客开启了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盛宴。

高质量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浦发银行推出“浦颐金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12月12日,浦发银行在沪举办“浦颐金生”养老金融服务品牌发布会,推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揭牌首批百家养老金融工作室,并联合多家机构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及《彰显社会担当,共谱养老金融新篇章》倡议书。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党委副书记、行长谢伟出席活动。发布会恰逢《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发布,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

国铁集团:拟根据淡旺季灵活定价 鼓励银发群体错峰出行

在今天召开的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细化行动方案,利用三年时间,以更好的条件、更多的产品、更优的服务为广大银发游客带来新的体验。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银发客群乘车特点,优化设计载客车厢的铺位、座椅、卫生间尺寸和布局,增设扶手、氧气瓶、急救用具、紧急呼叫按钮等必要设备设施,体现对银发群体的旅途关爱。优化银发旅游列车运行图,按照“一省一列”的目标,推出一批铁路银发旅游的精品线

错峰出游 奔赴春天

2月15日,游客在海南省三亚市西岛景区体验海上游乐项目。  韩 峻摄(人民图片)春节假期过后,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依然游人如织,不少市民游客选择错峰出游,节后旅游热度不减。  孟德龙摄(人民图片)春节假期过后,国内旅游市场回归常态,多地机票、酒店等价格回落,吸引出行时间较为灵活的游客开启春游。多家旅行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后错峰出游人数同比已超去年,55—70岁游客节后出游咨询量增长明显

按需定制 说走就走!我国将设计100条以上铁路银发游路线

现在我国南方不少地方都已经春暖花开。春景宜人,很多朋友也踏上了踏青赏春的旅程。近几年,老年消费群体不断扩大,特别是退休后,老年人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今年年初,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各地陆续加开银发旅游专列。20日,由四川成都开往贵州安顺的Y968次银发旅游列车顺利启程。当天下午4时50分,满载着200余名老年旅客的Y968次“熊猫专列”从成都

这家医院的“银发学堂”,让老年患者生活多姿多彩

极目新闻通讯员 吴子怡 吴萍“以前智能机只会用来打电话,今天这堂课老师教我们怎么使用相机功能,我现在都会拍照啦,以后都可以拍照片发给家里人看啦!”近日,在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88岁的张婆婆刚刚结束一堂摄影课,在护士的陪伴下回到病房,她兴奋地向医护人员展示着手机里的作品。银发学堂(通讯员供图)“银发学堂”是武汉市东湖医院首次为住院老年患者开设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音乐、摄影、中医养

银发一族爱追免费微短剧,六成从未付费

1月16日,《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出品,北京交通大学、抖音、红果短剧、DataEye等机构提供相关支持。报告深度洞察微短剧行业过去一年在精品化创作、商业模式多元化、“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等方面的趋势特点。记者注意到,报告显示,微短剧2024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行业发展直接、间接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2025年就业人数将随市场规模

我国将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记者韩佳诺、谢希瑶)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近日印发的《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11日对外公布,从增加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供给、强化适老化设施保障、提升银发旅游列车服务水平、优化银发旅游列车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行动计划提出,充分发挥我国铁路网络化运营和安全、舒适、便捷优势,健全旅游列车市场化开行服务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

每日一词 | 银发旅游列车 senior-friendly tourism train

《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于2025年2月11日发布。行动计划提出,将银发旅游列车适老化、绿色化、舒适化改造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范围,并开发银发旅游列车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China on February 11, 2025 unveiled an action plan to expand and improve senior-friendly tou

“未富先老”,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

网上有人说,老龄化加快,社会正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人口红利已经见底。我想知道,咱们国家的人口红利还能不能延续?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是不是都要受影响?将来我们给长辈、给自己养老,会不会“压力山大”?——人民网网友1*********3人口问题,“国之大者”。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趋势性特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两成。一边迈向共同富裕,一边经历“未富先老”,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